□李健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抱家当柴烧。”说的就是乡下农村的一种药菜“茵陈”。
小时候不知道茵陈是何物件,问奶奶,她笑着说:茵陈就叫“白蒿”。
立春以后,天气转暖,地温回升,在山村向阳背风的拐角旮旯里,便有三三两两小茵陈露出头来,它们用力顶起松软的泥土,悄悄窥视着这个暖洋洋的世界,仿佛一阵寒风吹来,它们便会蒙上被子,再次回到泥土的怀抱。
生长在贫瘠荒坡上的老茵陈,却不惧风雪。它们把蒿根深藏泥土,当冰雪消融,暖阳普照时,便第一个接受阳光,迎着太阳从根旁萌芽,接受入药的角色转换。
正月茵陈是剂药。乡下有正月采茵陈、吃茵陈的习俗。奶奶就会早早备好菜篮子和铲刀,在立春以后,往衣袋里塞进两个馍馍,挎着篮子满山遍野转着找茵陈。一天下来,运气好的时候,能有十来斤的收获。挖回的茵陈,捡去杂草和根须,在清水里淘洗干净,拌上玉米面和白面,上笼去蒸,半个小时就蒸熟了。炒锅里倒入食油,放上葱姜芥蒜,把茵陈倒进锅里去翻炒,再撒上五香佐料,叮叮咣咣翻动几下,一道早春“药食同源”的美味野菜就出锅了。奶奶爱吃白蒿菜,也要逼着我们一家都吃。她说:“吃了蒸白蒿,一年身体好。”
如今,家乡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山村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乡村游农家乐非常注重绿色养生,白蒿菜便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人人爱吃的纯天然绿色野菜。
正月十五过后,我也总要抽个周末时间,带着家人到田间地头挖白蒿。妻子也学着奶奶教给的方法,掐去根须,拣去残叶,清水淘净,撒上薄薄一层玉米面,上笼蒸熟。出锅后,往白蒿蒸菜上剁一些青椒丝,滴入香油,倒入蒜汁,夹一口清香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