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翱翔,“双奥之城”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土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2-13 23:4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北京讯(驻京记者柯立)“现有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城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2月13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据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据介绍,随着北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正有越来越多的珍稀花草、动物“安家”京城,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野生动物保护,“双奥之城”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土。

张纪伟说:在如今的北京市区,经常可以看到刺猬、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也十分常见,随着食物链底层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多,红隼等猛禽在北京也成了常见物种。在北京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鸳鸯等9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记录在册的维管束植物也超过2000种。

北京雨燕是目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之一“妮妮”的原型,还是首个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形象。

野生动物科普专家张亚琼介绍,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上筑巢,古老皇城的高大建筑和皇家园林的古建筑为其提供了最佳住所。颐和园廓如亭是雨燕分布较多的区域之一,在雨燕繁殖高峰期,廓如亭不对游客开放,为雨燕营造宁静的繁殖环境。

随着北京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前门大街、望京SOHO等都市建筑为雨燕建造了安家的鸟巢。目前现代建筑的雨燕数量要高于古建筑的雨燕数量,这说明随着城市在“长高”,雨燕也在逐步适应城市化的发展。

北京雨燕一度濒临消失,2006年大约3000多只,经过加强保护,目前北京雨燕种群规模可达一万只以上。

纪建伟表示,北京雨燕每年长途飞行2万多公里,飞过内蒙古,越过天山山脉和红海,穿越20余个国家,到达非洲南部越冬,次年春天再返回北京。它的迁徙过程、路线与“一带一路”基本重合,堪称“一带一路”上的“生态大使”。

北京市园林局工作人员曹睿介绍,北京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中,营造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连接了一些生态廊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北京还建设了很多“城市森林”和小微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今年,北京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未来还将进一步建设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让更多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