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洁去世:那个用生命写作的人走了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2-08 08:09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记者周璐)据中国作家网消息,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

张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性作家,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沉重的翅膀》《无字》《祖母绿》等作品具有广泛影响。曾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称号。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张洁的文学创作始于197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此后的《捡麦穗》等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她在创作的初期阶段表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清丽和诗情。

1981年,《十月》杂志刊登张洁的小说《沉重的翅膀》,同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再版后受到文坛内外广泛好评。这部着力刻画新时期改革者、创业者形象的小说在强烈的忧患感中又不失振奋的精神面貌,于1985年摘下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

2005年,历时1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让68岁的张洁又一次登上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无字》聚焦女作家吴为及其家族几代女性坎坷的婚姻故事与人生经历,是张洁关于女性命运的述说,对人类情感的本质作了透彻的体悟。

7日晚,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文学评论者,以及熟悉这位作家的武汉出版界人士,请他们谈谈自己眼中的张洁。

她是用生命在写作 

“她囊括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的所有最高奖项,这在中国作家中绝无仅有。”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评论家蔚蓝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非常喜爱张洁的小说,几乎读遍了她所有作品。“对很多读者来说,张洁是个特殊的存在,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替代的一个。张洁1978年开始创作,正是新时期文学之始,张洁的作品总能在读者中激起巨大的反响。她并不追随一时的创作潮流,而是率真而执着地撕裂开自己的情感、生命以及灵魂,创作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她的文风从优美到犀利,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作品中总有她生命的影子,她是用生命在写作。”

夸赞湖北菜好吃,要求打包

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陈辉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93年自己曾经去北京作协的宿舍楼里拜访过张洁先生,“那是一个夜晚,就她一本小说集入选的篇目和书名等细节问题,和张洁先生有过深入的交流,这就是后来收入《跨世纪文丛》第二辑的《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胡椒盐》,此后编辑过程中也有一些信件往来。先生的知性优雅让人印象深刻,她点评文坛人物和现象的率真至今难忘。”

长江文艺杂志社主编何子英也对这位文学界的老前辈印象深刻,“记得张洁老师20世纪90年代初到武汉,杂志社请她在省博物馆附近的一家酒店吃饭,席间她一直夸赞湖北菜好吃。吃完饭,她见饭菜有剩余,一个劲地叫我们打包带走,说好好的菜丢了多可惜呀!当时,我们还没有剩菜打包的概念,表现得有点不好意思,她说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她立马叫来服务员打包,当时也没有一次性饭盒,她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亲自把剩菜装在塑料袋里让我们带走。当时,我们感觉张洁老师真是个率真可爱的人,她那么大名气可是一点不端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