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砍痕破白骨奇案 “中国神探”崔国华断案传奇

荆楚网综合 2022-01-26 16:29

1月24日凌晨,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有“中国神探”之称的崔国华因病去世,享年70岁。在浙江乃至全国公安系统,“崔国华”这三个字被视为一个传奇。1977年以来,他主持参与了浙江诸多大案要案的侦破,包括浙江第一悬案、宁波绿洲珠宝行持枪抢劫杀人案、宁波慈溪白骨案等等。破案,既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爱好。

一枚鞋印破银行劫案

1982年3月9日,杭州闹市某银行分理处金库被挖开,9.5万元现金失窃,当时轰动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天眼”监控摄像头,没有DNA取证和比对技术,靠什么破案呢?

案件唯一的线索,是留在现场的一枚模糊的鞋印。但就是这枚鞋印,让崔国华找到了突破口。

案发半年前,杭州圣观路106号曾发生一起盗窃案,现场也曾留下了一枚鞋印。“两枚鞋印是不是有点相似?”当年8月28日,警方发现两宗盗窃案现场留下的鞋印相似,各路专家争议不断。

崔国华检验分析后认为,两起案件相隔近半年,鞋印花纹有所差异,属于连续穿着自然磨损形成,鞋底裂纹等细微特征是吻合的,最终力排众议认定为同一双鞋。

实际上,这双鞋的主人作案后又干了另一票,已然锒铛入狱。关于金库盗案,其所在团伙上上下下都没有招供,差点成为“隐案”。

侦查员顺“鞋”摸“人”,最终在鞋主人卧室地下起获全部赃款,从而成功破案。

这一经典案件从此被收入警察院校的教材。

看砍痕揪白骨案元凶

2006年3月7日,宁波慈溪一户徐姓人家报警,称自家阁楼一个皮箱里发现一堆白骨、一把已生锈的砍肉刀和一些碎衣服。

徐家的房子是被围墙圈起来的独栋三层小楼,建成于1994年。房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有一段时间,邻居总觉得这里有恶臭,大家都以为是河水的水质不好,谁都不曾想过是尸臭。

此案震惊一时。一条生命化为白骨,这过了多久?现场是否还有物证?怀疑又该如何证实?

当地警方初查,白骨很可能是失踪男子胡某的,胡某和徐家女儿曾谈过恋爱。案发当晚,徐某的新男友就住在徐家。

慈溪警方请崔国华出马。他赶去慈溪,直奔徐家阁楼,重勘现场。

崔国华发现,在徐某当时居住的宿舍内,地面被覆盖上油漆的那一块,显得特别突兀。覆盖在油漆下的是较多喷溅状的细微血点,经化验证实,血点是属于死者的,这里应该就是杀人分尸的第一现场。

在观察白骨的过程中,他发现,砍痕的深度最多2毫米左右,这表明案犯挥刀的力量应该很小;骨上的砍痕很凌乱,表明案犯对砍刀的把握力应该很弱。崔国华最终得出了结论:“就常理来看,如果是两人合谋杀人,分尸这个问题应该由男人进行,由此可以断定,是徐某单独一人杀人分尸。”

据徐某交代,当时怕死者的到来吵醒正在隔壁睡觉的新男友,就引诱其喝下有安眠成分的水,待其睡着后用电话绳将其勒死,第二天买了一把砍肉刀,晚上在自己的房间分尸。

崔国华.jpeg

崔国华资料照

几根纤维破“无痕”女尸案

“没有情况就是最大的情况。”崔国华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在他几十年的办案经历中,没有痕迹的案子也数不胜数。对别人来说,没有痕迹是一大难题,但对他来说,没有痕迹就是最大的线索。

2005年1月20日,在海盐的某处河边树丛内发现了一袋女人尸体。尸袋上没有任何痕迹。这给当时办案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崔国华却从“毫无痕迹”中看出了端倪:“没痕迹说明处理到位,没痕迹反映出的信息就是凶手可能是带手套的。我们往往都会忽略掉一些没认识到位的东西,这一点,绝对不行。没用的东西也一定要用起来。”

包尸的新塑料袋虽然没有指纹,但经过查证,这类塑料袋只在上海的一家超市有售,凶手很可能是从上海把尸体运到海盐的。

外表没有痕迹,就只能从尸体本身出发。死者所穿的鞋子引起了崔国华的注意,干净得有点异常,除了有被擦拭血迹留下的痕迹外,没有其他灰尘,包括鞋底都是干干净净的。死者在临死前应该没有行走过,或者只在室内干净的地面行走过。

崔国华的细心是出了名的,就连在鞋底花纹上为数不多的几根细小纤维也没能逃过他的“法眼”。经化验证实,这几根小纤维均属棉纤维及羊毛。死者身前最后应该是穿着鞋在羊毛毯上走过,并没有在其他地面上行动过。羊毛毯不是一般的地毯,可见死者的家境并不一般。

很快,上海方面传来了失踪人口的信息,正是死者。

案件开始明朗化了,警方根据崔国华的鉴定结果,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排查,很快就抓获了元凶,没想到的是,元凶背后的策划人,竟然就是死者的母亲。原来,死者母亲雇凶谋杀自己的前夫也就是死者父亲,在其租住的高档公寓旁为凶手租了房。几个月后,凶手仍然找不到时机杀前夫,竟向他们年仅17岁的女儿下了毒手。

见常人未见的“神眼”是如何炼成的

崔国华退休之前,经常沿西湖步行上班。旁人很难想象,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步履匆忙的邻家大叔是一位刑侦专家、当代“福尔摩斯”,能见常人所未见,凭一双慧眼明察秋毫断案。而对于自己具备的这种“神力”,老崔说就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正如箭手能百步穿杨,卖油翁倒油不沾钱,“无他,惟手熟耳”。

1994年3月至1996年3月,浙闽赣三省相继发生7宗手段相同的系列命案:杀手乘旅馆同室旅客熟睡之机,用哑铃敲头致死后劫取财物。

崔国华分析各地收集的案情后,逐渐找到规律:案发地都是铁路沿线的中低档旅馆,作案前就近购买哑铃,作案路线从福建石狮→江西玉山→温州→宁波→福建三明→衢州→江西南昌,反映出嫌犯从浙江作案后流窜外省,外省作案后又回到浙江的活动轨迹。结合案发频率,他推断嫌犯将于1996年4月下旬再回到浙江作案。

据此,浙江省公安厅于当年4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警方联手行动。当月25日,宁波某招待所店员发现一旅客与警方通报的嫌犯特征相符,报警后凶嫌落网,连环敲头案顺利告破。

2003年以来,江浙交界处已发生24宗强奸抢劫案,受害者多为老年妇女,年龄最大者82岁,嘉兴警方侦办多日进展甚微,于是向老崔求助。

崔国华踏勘现场后,在地图上标出案发时间和地点。他注意到发案时间最早的都在10点左右,共有4处,说明嫌犯出门不久,其落脚点应在4地中心。经测算,从早上出发均能在10点之前赶到4个现场的,只有高照镇。

案件破获后,嫌犯的居住地与推断地点相差约几公里。对此,老崔指着地图摇了摇头:“嫌犯住地东面有两起隐案当时没查出来,本来误差可以更小些。”(综合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