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通讯员王有珍)作为中国最早的近现代海关建筑之一,江汉关大楼已在风雨中巍然屹立了近百年。曾几何时,为建造这座近代武汉的地标性建筑,整整耗费18年的时光;在革命的风云岁月中,江汉关的进步职员们为收回海关主权、迎接武汉解放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努力?
为纪念江汉关设立160周年和江汉关大楼落成98周年,1月21日,由江汉关博物馆主办的特展《江汉关的故事》开展,讲述百年建筑的风华历程。该展由“百年风雨 世纪沧桑”“商贸繁盛 地位显要”“峥嵘岁月 风雷激荡”三个单元组成,共展出文物100余件。
本次展览注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改变传统仅以文物简单陈列的展现方式,辅以简洁的图版说明,增强故事性与叙事性。如在第一部分“百年风雨 世纪沧桑”展示“江汉关大楼兴建”这一内容时,挖掘出协商交换地基的过程,追忆大楼兴建过程的艰难。
此外,展览将大主题分解于小细节和个体表现。如在展现“迎来新生的江汉关”这一主题内容时,讲述了江汉关职工中的进步分子刘怡冰和徐中玉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为迎接武汉解放所做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通过江汉关大楼外墙两块铜水牌对比,展示1931年和1954年武汉水灾时任政府的不同应对措施,展现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一个个小故事的中,始终暗含着一条主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生的人民海关。
1861年,汉口开埠。1862年,江汉关设立。见证“武汉从深处堂奥的中古重镇走向对外开放的近代大都会”,拉开了武汉从一个封建内陆城镇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变的序幕,开启了武汉城市现代化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但在光鲜的表象背后是国家主权的抗争。外籍税务司制度盘踞中国大地近一个世纪。通过操控江汉关,西方列强进而卡住了武汉乃至中国的经济命脉。1949年5月,伴随着武汉解放的隆隆炮声,江汉关回到人民手中,迎来新生。
一部江汉关历史既是一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史和武汉早期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史,更是一部武汉人民的屈辱史和江城儿女为改变城市命运的不屈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