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佳节壬寅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梅兰芳艺术人生展”,1月20日起对公众开放。上千件套展品,全景式展现梅兰芳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和梅兰芳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
本次展览,共展出实物近400件套,图片近600张,均是与梅兰芳艺术生活相关的珍贵实物、文献,尤其展出了长期以来未曾面世的藏品,诠释一代艺术大师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策展人 诸葛英良: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关于艺术人生的展览。梅先生我们经常会说他是一位京剧大师,经过这次展览梳理,我们认为梅先生他还是一位文化巨匠。
专家表示,在继承戏曲传统的同时,梅兰芳曾编演多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对京剧舞台、服饰、容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推向了崭新的高度。本次展览就特别设计展出了梅兰芳不同时段所穿的戏服,展现他对传统和时尚的理解和驾驭。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策展人 诸葛英良:梅先生的斗篷,我们看到有传统文人绘画的痕迹。他使中国的传统绘画也融入到戏服还有他戏曲表演的艺术当中。像洛神这部戏,他的衣服非常时尚,比如纱的材质,还有用珍珠作为项链,也是梅先生从中国传统绘画洛神里面汲取了营养,有自己对于传统和时尚的理解。
京剧素有“国剧”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介绍,1790年,也就是清乾隆八十大寿这一年,徽班“三庆班”进京献艺。此后,徽班相继进京,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具影响力,并称四大徽班。徽班与当时在北京的秦腔、弋腔、汉调、昆曲等相互影响借鉴,逐渐形成京剧。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策展人 诸葛英良:这次展览我们有《同光十三绝》,所谓十三绝就是十三位名角,记载了中国京剧发端的历程。在《同光十三绝》里面,也有梅先生的祖父梅巧玲。
梅兰芳出身名伶世家,1894年生于北京。九岁开始学京剧青衣,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大放异彩,从此“梅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他扭转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为主”的局面,开创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专家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坚决不与日伪同流合污,息歌罢舞、蓄须明志长达八年,其间绘画成了他的情感寄托。展览中,就有许多梅兰芳的书画作品首次展出。
据介绍,“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预计持续到春节后,观众实名预约入馆后免费参观。
(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邱新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