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红桥文化广场内,学科培训难招生后,一些机构转型艺体素质培训
“双减”后的小学生享受快乐周末 本报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聂丽娟 赵贝 柳琛琛
“双减”(编者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2022年湖北两会上关注的热点。
今年,落实“双减”政策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双减”的关键点在哪里?家长和学校该如何配合?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调查
作业量少了,孩子课堂之外的时间多了
家住武汉光谷的三年级学生晓晓,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第一个学期,获得武汉市艺术小人才美术组区级二等奖。
“没想到她能拿到这个奖,真为孩子高兴。”晓晓的妈妈吴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双减”后,有了更多时间培养女儿的美术才能。
“‘双减’减的是学生压力,考验的是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吴女士说,“双减”前女儿周末都要上语数外培训班,每周三放学后才去上美术课。“上了一天的课,又要赶回家完成学校作业,画画的专注度不够。”吴女士介绍,“双减”之后,她将孩子的美术课调到周六,一段时间学习后,晓晓的美术才能出类拔萃。去年,美术老师建议她报考武汉市艺术小人才考试,结果成功入围并获奖。
38岁的白领崔女士有两个儿子,老大上四年级,老二读一年级。崔女士对“双减”政策举双手赞成,“这跟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她告诉记者,“双减”后,学校放学时间推后,老大每天17时40分放学回来,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她就没有给老大布置额外的作业,大部分时间都让他沉浸式阅读,“这次期末考,老大的作文只扣了一分,得意得很”。
老二在哥哥的带动下,也慢慢地喜欢看书。“我觉得把大方向把握好了,孩子的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崔女士说,“双减”后,作业没那么多了,孩子自主性更强了。今年寒假前,她给两个儿子都报了游泳班和篮球班,“小学是万里长征的开始,希望他俩利用寒假好好休息,强身健体,把身体练得更结实点。”
“这半年感觉到自家孩子的作业量少了,孩子课堂之外的时间多了,灿烂无忧的笑容也多了。”家住武昌的刘女士也是一名教师,切身感受到“双减”之下孩子的变化,“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所以对‘双减’政策我是绝对支持”。
探访
家长选择更理性,校外学科培训热度降了
“双减”后首个寒假,记者走访武昌水果湖、徐东、汉口红桥文化广场等武汉培训市场发现,相比以往,学科培训机构门前变得冷清,不少家长对学科培训越来越理性,选择了让孩子学习围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艺体培训。
从事教育工作20年的王老师,是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兼数学培优教师。“双减”之后,带给他最大的感受是:培训学校难招生了。更可喜的变化是,中小学校不再是以前的“唯分数论”式考核,而是在逐渐尝试各种灵活的学业评估方式,不公布成绩、不告知排名,只公布水平跨度很大的等级,这有助于降低家长的焦虑感。
王老师负责的班级有名男生,读小学五年级,之前数学考试总摆尾,这次期末考试只考了乙,却主动将错题找出来请教。孩子的理由是:以往期末考试公布的是分数,被家长骂得没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现在家长也不再只盯分数,让孩子反而有动力去查找漏洞、弥补不足。
“为什么要‘双减’,我的理解是,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关键是培养多元的人才,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享受学习的过程!”1月2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一小学专职阅读教师彭志辉说,她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是:不为彼岸只为海,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在彭志辉看来,“双减”使得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更好地培养学生,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能够培养更优秀、更多元的人才。“课余时间,学生应该增加一些感兴趣、符合其特长和年龄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地后,武汉一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暖心的延时服务,特别是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缓解考试压力。在校内减负提质的同时,全省还严格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热度、家长教育压力等问题均发生明显变化。
建议
增加教学“含金量”,让学生“吃饱、吃好”
“双减”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校长熊丽萍从教31年,亲历了义务教育的飞速发展。“‘双减’政策的最终落地,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作为“双减”政策的参与者,熊丽萍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家长教育理念未真正转变。这类家长虽减少或取消了孩子的学科类培训,但迫于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固有观念影响,仍情绪焦虑。在有些家长眼里,中考便是‘一考定终身’,还是在想方设法要给孩子补习,希望能考出好成绩。”熊丽萍介绍,对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管理后,有些家长选择找一对一补习,或是几个家庭请一个教师集中辅导,事实上,造成家长承担更高的经济成本。
熊丽萍建议,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缩小各校之间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另外就是要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增加教学“含金量”,让学生“吃饱”“吃好”。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让教育真正回归本源。
“只有强化素质教育,让学生放下‘双肩’包,换上‘双减’包,才能形成学生人人能成才、人人皆出彩的生动局面!”熊丽萍说道。
湖北省人大代表、荆门市龙泉中学校长张金兵说,报告多次提到“双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还要看怎么落地。”张金兵说,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家长观点的转变,“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呈金字塔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应该是做一个有技术的劳动者,所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是做好‘双减’的前提。”
“双减”的关键点在哪里?张金兵认为在学校,他建议:要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执行的重点又在哪里?“就是要注重三个提高: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张金兵进一步建议,课后服务要校校全覆盖,保证时间“5+2”(每周5天,每天2小时),关键是要满足学生多样化要求,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完善条件、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展学校暑期托管服务,解决家长暑期难以照顾学生的实际困难。
“也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支撑。”张金兵说,此外还要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联合培养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