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永进
通讯员 陈祺民
实习生 董彦希
晚8点半,公交车从四面八方陆续收车,回到武汉关山大道公交场,司机们纷纷下班离开场站时,汪波夜间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作为公交车充电桩管理员,这一夜,他需要用12个充电桩给24辆公交车插枪充电。
从充电桩取出电枪,打开公交充电盖,再到给公交车接上电,汪波10秒就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穿梭在60公分左右的车距间,他需不停地拿起、放下约3斤重的充电枪超60次。充电期间,汪波也不能闲着,他的眼睛得时常盯着充电桩的网页,查看充电状况,保证每辆车都能高效率地完成充电。
14日晚10时,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汪波,了解新能源汽车管理员幕后的夜行生活。
挪车、插枪、充电、拔枪、巡检,连续4小时不间断
同样是充电,公交车的充电却不能和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相比,并不只是简单的接上充电器那么简单,每晚的充电都需要有充电桩管理员守候。
每晚10点,是汪波2年来上夜班的打卡时间。他所在的关山大道公交场内共有12个充电桩,每晚需要给24辆新能源公交充电。
充电看似简单,但背后的工序十分繁琐,很考验耐心。充电前,汪波需要将所有待充电的公交重新挪动,使其停放间距在60公分以上,以保证充电设备接、拔空间充足,其次还需要检查车况,清理接电口,保障充电安全。“电动公交车充电都是用的高电压、大电流,所以每一步操作都马虎不得,安全十分重要。”汪波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说道。
第一批待充电的公交检查好后,汪波从充电桩中将充电枪取出,转身移至新能源公交充电箱,将充电枪端直插入充电接口,“咔啪”一声,手机页面显示“开始充电”,便算是完成。这一套动作,汪波10秒就能搞定。
待首批车接电完成,汪波需要来回巡查车辆的充电情况,查看充电桩“跳枪”情况。“只有显示‘充电中’的才是正常状态,显示‘已插枪’就是出现了故障,需要排查原因,不断调试。”汪波介绍称,枪头老化、枪未插稳和电流不稳定都能导致无法充电。对于这些车辆,他不得不穿梭在两辆车中间仅60公分的缝隙里,不停地插枪、拔枪。
新能源公交车的电池容量不同,老款车的电池容量较小,大约需3小时充满,电池容量稍大的新款车充满则需4到5小时,加上每台车收车时的剩余电量不同,往往巡检个几次,部分车辆会提前完成充电。汪波便又开始新一轮的挪车、插枪、充电、拔枪、巡检,直至凌晨2点结束。
工作闹钟每夜响8次,约3斤的充电枪拿起放下超60次
记者采访期间,汪波的手机闹钟频繁响起。每次响起,他都会迅速打开监测网页,眯起眼睛仔细检查每台车的充电状况。
汪波当晚的闹钟共定了8个。他告诉记者,首批车正常充电后,晚10点半到12点期间的电流不稳定,自己会定3到5个闹钟,每个闹钟间隔约在10到15分钟。直到零点过后电流相对稳定,闹钟的频率才转为半小时一次。每次响铃既提醒他检查车的充电状况,又在深夜帮他驱散睡意。
在后半夜闹钟响铃间的半小时间隙里,汪波会看看新闻、刷刷短视频,今年49岁的他需要借此克服困意。临近1点,有片刻空闲的汪波坐在桌前,撑着自己的头,打了个哈欠。他开玩笑说道:“刚开始的几个月,作息时间突然变了,能明显感到身体的疲乏,经常犯困,现在习惯了反而好些了。”
随后,在汪波的陪同下,记者尝试动手给公交充电,从汪波手中接过充电枪时,记者发现枪头其实分量不轻,双手握住也十分吃力,要举到齐胸的位置,与公交接电口顺利接上电更是难上加难。半分钟后,才勉强完成一次接电。
体验结束,准备拔枪时,汪波却连忙抬手阻止,提醒道,“等个10秒!充电这会儿有强电流,拔太快容易损伤枪头和插头,得保护好!”他见记者十分吃力,笑着宽慰道,“我刚开始也很不适应,有时电管盘根错节,得一一理清,枪头和电管重量加起来三斤多,每天结束工作,胳膊肩膀酸痛是常有的事。”
两年的工作除了让汪波习惯了充电枪的重量,对于不稳定的充电状况,汪波还积累了判断技巧。“你听”,汪波将耳朵凑近充电枪,“‘咔’一声,是枪头插好了;‘咔、咔’两声,充电应该就没问题了”。根据记者粗略计算,这一晚,汪波拿起、放下充电枪超60次。
700多个夜晚独自驻站,用心呵护每一辆公交
每天晚上8点半301路公交收车后,汪波便回家和家人一同吃饭、闲聊两三句,稍作休息后,便又回到公交场。近700多个夜晚,他都是一人守在公交场站度过的。
室外的工作让他十分注意天气。14日晚,气温2℃,汪波戴着毛线帽和毛线手套,羽绒服的拉链拉到最高,脚穿短绒靴。他说:“今天还不算冷,温度到零下几度的时候我还得穿护膝。”而到夏季,回家一身臭汗就成了常态。
同时,充电怕遇上水、雷的缘故,更要求汪波工作时对天气保持警惕。下雨天,尤其是打雷、暴雨、大雪天,进行充电的时间就需要视天气情况而定,充电桩、通电管道附近相对干燥时,得抓住时间空隙充电。遇上实在没办法充电的情况,他需要及时向公司报备情况。
汪波表示,当充电桩管理员两年以来,最辛苦的时候是2021年的七八月份。10个电桩得给32辆车供电,充电桩更少、待充电的车更多,又逢夏季的用电高峰,变压器经常跳闸,一整晚没有空闲的时间。
公交场附近的灯光随着汪波充电工作逐渐熄灭。汪波骑着电动车回家时,深夜的风吹得他睡意全无。他说:“回家了之后得靠手机强行催眠。”给公交车充电的工作让汪波的家人形成早晨出门不吵醒他的默契。当谈及做这项工作的感受时,他笑了笑说:“还是挺磨人的,也没什么时间陪家人。”同时,汪波也表示,这项工作关系到一个公交场站的纯电动公交车的次日运营,既然公司选择了他做这项工作,就得为司机的工作、乘客的出行保驾护航。
晚8点半,公交车从四面八方陆续收车,回到武汉关山大道公交场,司机们纷纷下班离开场站时,汪波夜间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作为公交车充电桩管理员,这一夜,他需要用12个充电桩给24辆公交车插枪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