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盲人钢琴演奏者,他叫牟行水,今年16岁。从出生就看不到一丝光亮的牟行水,如今在黑白琴键上,却能演绎出动人的乐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牟行水的音乐世界。
先天失去光明 在音乐中找到出路
牟行水:我叫牟行水,今年16岁了。自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啥都看不到。在这个看不见的世界里,每踏出一步都是需要勇气的。
在厦门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我们认识了牟行水。这天,行水和妈妈是专门受邀来到钢琴博物馆的演奏厅弹奏。他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流畅地飘动,一个个音符随之化作美妙的琴声飘荡在耳畔。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行水出生以后长得白白胖胖的,很乖。当时都是很欣喜,就不觉得孩子有什么。但是慢慢地,我就发现他不跟我眼神交流,他4个月我们就到处检查,最后确定下来是大脑皮质层发育不良,就简称皮质盲。
出生于重庆的牟行水,从睁眼那一刻起,世界就是黑色的。爸妈从小带着他,辗转国内各大医院寻求治疗。在行水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带他来到了厦门鼓浪屿的一家康复中心做脑部恢复训练。
鼓浪屿是一个钢琴之岛、音乐之岛。每天训练完我们走在小路上,就经常可以听到别人家的窗户飘出来的钢琴声,那时候小小的他抱着就不让走,就要大人站着听。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爸爸为他取名“行水”的寓意:希望他无论何时,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放弃。看到孩子对琴声的特别反应,妈妈突然意识到,也许音乐是行水的一条出路。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有时候会这样想,觉得老天不公。有时候觉得,这就是我必须要走的路,我们的路,要靠我们自己走。
于是,在行水只有三岁零十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带着他到家附近的琴行学琴。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老师抱着他就轻言细语地,一个音一个音慢慢地带着他,给他弹弹儿歌,这些他就喜欢了。
与正常孩子学琴不同,对行水来说,看不见谱,也看不见琴,光是找琴键都得反复训练。
牟行水:首先找把位,那些明眼人眼睛一看,他们就能准确找到位置,而我不行。我就只有用手一个个去触摸,然后去找这个位置。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他会提前在附近碰一下音,悄悄地碰一下,看音准对不对,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旋律。
通过一个键一个键去摸,去听,去记,这些琴键在行水心中有了画面。也许是因为失去了视力,行水的听力非常敏锐,他能听辨和弦和调式,不需要基准音就能分辨一个声音的具体音高。
为了坚持学琴 上演现代版“孟母三迁”
学习钢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对正常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先天就失去光明的牟行水,更是需要靠摸琴键,背琴谱来一点点地学习,进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到一年的时间,行水就能进行钢琴表演了。人们都感叹,这个看不见的孩子,在另外的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而熟悉行水一家的人都知道,他的学琴之路,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行水5岁那年,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而重庆市的盲童学校远离城区,是封闭式管理,行水如果到那里上学,就无法练琴。经过一番考量,行水的爸妈决定卖掉老家重庆的房子,辞去工作,举家搬到云南昆明。那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让行水一边上学一边继续学琴。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爸爸工作也挺好,我工作也挺好,都不要了,让他学琴。
就这样,一家人在昆明特殊教育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爸爸重新创业,妈妈开始全身心陪伴行水读书练琴。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7:00开始练琴,一般要练到21:30回家,一天至少都是8个小时以上。
牟行水:那些正常孩子一看谱就会了,就能弹下来,但是我不能看谱,虽然有盲普,但盲普摸得很慢,最终还是要背下来,不能边摸边谈,所以我就选择用记忆去弹钢琴。
2013年7月,8岁的行水第一次报名参加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他的演奏一结束,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本来在比赛的现场是不能鼓掌的,当时的评委给了他掌声,我们就很受到鼓舞,原来老师也认同我们了。
努力还是换来了收获,2017年,行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招生考试,以优异的钢琴成绩被破格录取。
然而,问题又出现了。鼓浪屿钢琴学校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学琴,但是行水无法在这里上文化课。而最近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距离厦门有一个小时车程的泉州。于是,行水一家再次搬迁。
牟行水的妈妈 潘峰:这就是我们泉州的家,小小的三十几平,我们租房子考虑就是能不能放下钢琴,其它的其实只要有一张床,能做饭就可以了。
就这样,行水和妈妈每周往返厦门和泉州之间,钢琴和文化课一个都没落下。为了让行水有更专业的训练,妈妈花了4万多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的三角立式钢琴,就摆在屋子的正中央。
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台钢琴。其实我不觉得我们很苦,我是觉得很骄傲,我骄傲的是,我有全部的时间,陪着他让他成长,爸爸有全部的精力,来带着我们家人往前,我觉得这是很骄傲的事情。生活不怕苦,怕的是没希望。
为了爱和希望迈进 就是幸福
一位钢琴演奏者,没有见过钢琴的样子更没有看过复杂的乐谱,但这都不影响他对音乐的热爱。虽然不是音乐家,行水却从音乐中找到了光亮。在他的世界里,钢琴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的那扇门,给他也给这个家一个美好的抵达。一个个音符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他心中的世界,也给这个家送去了无限的可能。
我们看到在行水的背后,是他的爸爸妈妈坚实的臂膀,行水也没有辜负一切艰难的付出,就像行水妈妈说的那样,一家人为了爱和希望而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不管这其中有多少困难,他们体会到的都是幸福。(总台记者 李姜楠 黄珊 郑皓 马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