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启动“千县工程” 到2025年至少千家县医院达三级水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08 18:01

国家卫健委消息,旨在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的“千县工程”最近启动,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到2025年至少1000家

县医院达三级水平

实施“千县工程”的县医院要以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为重点,已经达到三级医疗服务能力的县医院除外。

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补齐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

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新招收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选派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参加相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储备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县医院在县域内基层医务人员教学和培训中的带动作用。

提升服务能力

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国家卫健委要求,依托县医院,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以及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按要求,各地将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依托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

依托微创介入中心,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开展肿瘤、外周血管、神经等领域的介入诊疗。依托麻醉疼痛诊疗中心,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治疗,不断满足患者对诊疗舒适性的新需求。

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提升抢救与转运能力,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丰富远程医疗服务内涵,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省市级医院对接,打通优质医疗资源输送通道。

组建县域医共体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国家卫健委要求,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个县试点建设县域医共体,下面我们就去看看湖南、重庆、河南等地的做法。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与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人财物统一调配,县级医院的优势科室1对1帮扶乡镇卫生院。壶瓶山镇距离县城100多公里,以前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差,百姓看病难。

去年加入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后,每个周末,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崔海波都会带领团队成员到壶瓶山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带教,帮助他们开展了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建起了针灸理疗科,短短3个月时间,就接诊患者600多人次。

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居民 张冬元:现在专家到家门口来了,我上街买东西都可以顺便把病看了,之前的话我们天不亮就要去坐车下石门县),有时一天还打不到一个来回,还要在那里住一晚上。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易纤奉:2021年1至11月份,辖区内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达到159800人次,同比增长19.8%,住院18552人次,同比增长23%。

重庆市忠县在医共体内推行“医通、人通、财通”改革,组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病理会诊等五大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部分疑难病在乡镇卫生院得到确诊。针对县级医院帮扶基层动力不足的现状,忠县在医共体内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县级医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某科室帮扶,其新增业务收入按比例纳入县级医院医生的绩效。

为鼓励医务人员下基层,河南省周口市规定,医共体医院内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必须到基层累计服务不少于一年。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建立医共体运营奖补专项资金,用于医生下基层的奖励补助和分院院长奖励性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