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触泥土心花开 共同富裕向未来

2022-01-07 10:07

驻村工作队员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伯康、孙红绪、曾智)日前,中共宜昌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公布宜昌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和个人名单,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宜昌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

扶贫先扶智,聚焦脱贫关键人群

三峡职院坚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三峡职教集团、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和学院涉农专业集群优势,聚焦中职学校、贫困学子、村官乡医、职业农民和农村产业。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三峡职院组建工作队伍专班,设立资金专项,对接三个贫困县,驻村帮扶五峰苏家河村、定点帮扶秭归县职教中心,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39个贫困户,选派优秀专业教师驻点。

近五年,学校对接本地11所中职学校,共建3+2一体化专业12个,招收中高职衔接学生1000多人,培养师资200人次,共建实训基地5个,校校共同开发课程共享资源库,指导大赛获奖120项,协同发展提升教育扶贫质效。

为精准施策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三峡职院累计招收建档立卡等7 类资助对象5000余人,减免学杂费、发放助学金总金额5173.22万元。围绕农村一线的村官乡医群体能力提升,三峡职院自 2015年以来,已累计招收乡医1140 人(含在校生),招收965名“一村多名大学生”进行“工读结合”培养,为宜昌市培养了一大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村官、乡医骨干力量。学校以宜昌市职业农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创业协会为平台,构建起生产—学习—研究—推广—创业“五位一体”培训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多万人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梯队。

兴农首兴业,输出“三农”智库资源

三峡职院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注重引导教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围绕县域作物特点,在全市果树、茶叶、食用菌、蔬菜和养殖产业调整过程中,向各县农村农业局、县科技局持续输出数百名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开展产业帮扶。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紧密结合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了解社会需求,强化专业技能,协同开展技术研究,提供菜单式农业技术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做到既“输血”又“造血”,主动深挖农业产业活力,实现学校、乡村双赢。

自2015年以来,农学院园艺专家组队长驻五峰苏家河村帮扶,立足一村,着力每户,辐射全县,按照“突出半高山水果产业,抓好中药材和高山蔬菜基地,出资金,出技术,出专家,推动实施,助力产业促振兴。截止2021年底,苏家河村农业产业主要有中药材1008亩、蔬菜493亩、中蜂1220群,经济林木493亩、养殖猪牛羊1012头、农家乐18家。学校在苏家河村建立的猕猴桃示范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五峰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1000亩,争取到中央农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1000万元。

2020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先进集体,《贫困村来了95后村医》在中青在线宣传报道。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上校长邓曦东分享了《立足一村 着力每户 辐射全县》成功经验,《产业扶贫跑出脱贫“加速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扶贫精选案例。

通过“五扶一消”的探索和实践,三峡职院担当起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输出了大批服务“三农”的智库资源,有效促进了农业升级、农村变美、农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了“高职样本”。

共富重共情,多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带动下,如今的苏家河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交通便捷、通讯网络畅通,村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溢于言表。苏家河村集体经济从几乎为零累积到今年收入稳定20万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62元增加到8860元,已完全走出绝对贫困泥潭。可乡村振兴不止要脱贫不返贫,更要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三峡职院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以党建宣讲、特色发掘、农旅结合、助产助销、义诊帮扶、心理团辅等方式,以同理心共情乡村振兴一线,为脱贫村实现共同富裕逐步打造特色地标品牌。

学校引导师生消费秭归、远安、五峰等县农产品和开展生态旅游,聚焦农业产品,引导消费促增收。“产与销”对接推介秭归、远安、五峰、长阳优质产品,采购大米、土鸡、猕猴桃、菜籽油、脐橙、鸡蛋等物质,共计100多万元。

通过组织农学、旅游管理、电商专业的师生到各贫困县实地开展“三下乡”活动,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传承,发掘传统非遗文化与品牌的接口。2020年8月上旬,三峡职院旅教学院团队由江花老师带队,来到兴山开展非遗文化采风之行。通过对薅草锣鼓的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再提取薅草队劳动现场、兴山本土原生态民歌、当地花鼓曲艺形式的精神内核。团队历经半年时间,最终创作完成了非遗原创歌曲《咿呀咿得儿哟》,实现了兴山非遗传承“薅草锣鼓”到兴山县首部网络非遗公益MV《咿呀咿得儿呦》的华丽转身。

三峡职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师生在远安邂逅鹿苑黄茶第四代传承人杨先政,不仅在远安挂牌中华茶文化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而且组织学生当面拜师,正式传承远安鹿苑黄茶制作。

每到寒暑假,三峡职院持续开展“蜗牛宝宝心养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留守儿童家中,助学帮扶的同时开展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医疗服务团队每年春秋两季组织20人医疗团队进村义诊,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送医送药。

凡此过往,皆为序章,力学笃行,行必致远。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三峡职院始终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聚焦办学水平提升,聚力“双高”建设,乘着宜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的浩荡东风,在伟大征程里接续奋进,在时间的见证之中,在奋斗的见证之下,助力乡村振兴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