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线交底
市城建局组织建设施工单位、管线权属单位现场开会
管网施工安全标识牌细化到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武建
供水、电力、燃气、通信、路灯……分布于市民脚下的各类管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伴随城市建设,部分地下管线容易出现自然裸露老化破损、遭外力挖断等隐患问题。
在建工地的地下管线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单位众多,是个精细活,需要下好“绣花”功夫。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武汉施工区域管线安全联合督查组一起,现场排查管线安全隐患,呵护城市“地下生命线”。
南泥湾大道改造工程
将管线保护细化到“最后一米”
南泥湾大道改造工程西起三环线额头湾立交,东至汉西三路,全长约5.98公里,建设内容囊括道路、桥梁、排水、绿化景观、交通工程等。狭窄、复杂的施工环境,为管线的保护和迁改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上月30日,市城建局组织燃气、给水、电力、通信、路灯等管线权属单位,一行30余人沿项目步行3公里,排查沿线管线安全隐患问题。
“开工前,项目部根据规定要求,对地上、地下的既有管线情况进行了充分调查勘察,为施工做好数据支撑”,建设单位武汉生态环境集团下属航发集团线管相关负责人李伟说,“通过市城建局搭建的综合信息平台,我们现在可以随时联系权属单位、及时做好沟通,打通了以往的联络‘堵点’,真正做到动态对接。”
“由于涉及通信、燃气和给水排水等多类重要管线,每次施工前,我们都严格按照管线保护原则,提前联系权属单位巡线员旁站监督。”施工方武汉市市政机施公司项目生产负责人邓勇介绍,例如,在工农路园博大道处自来水管道迁改过程中,为确保居民用水不受影响,项目部特邀排水公司专家现场指导,对500米管道进行分段迁移。
“沿线弱电检查井井盖需重点排查,以防市民坠落”“临时照明路灯线缆拉直,避免车辆刮碰”“通信管线建议二次绑扎彩旗,注明限高标识”……排查结束后,督查组成员逐一发言,市城建局巡查人员汇总分析,各方签订《管线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内容表》,督促项目进一步压实责任。
该项目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隐患就是风险,风险可能酿成事故,将对照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完善,真正将管线保护细化到“最后一米”。
轨道交通12号线武昌段土建五标
管线安全标识牌细化到人
“管线名称:110KV高压线;产权及维保单位:武汉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联系人:杨工;联系电话:186****”,上月30日下午,武汉地铁12号线土建5标段富安街站入口处,一张醒目的蓝色管网施工安全标识牌出现记者眼前,施工范围内管线保护责任人员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地铁12号线武昌段土建工程第五标段包含四站四区间和一出入线。此次随机抽查的富安街站,为地下两层单柱岛式站台车站,短短240米施工范围内,就分布有给水管、中低压燃气管、高压线塔等7类14条管线,为确保地铁施工、保障周边数万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所有管线均需逐一改迁保护。
查看现场,记者注意到,车站范围内的给水管和燃气管均已完成改迁,管道沿线每间隔5米设警示牌;两座高二十余米的110KV高压铁塔已被标准化护栏隔离,等待迁改;施工单位管线专员分5个组,引导检查人员沿线开展检查。
“基于地铁施工特性,项目将管线安全交底和应急预案放在首位。”施工方中铁十一局项目管线负责人宁小龙说,项目进场后,第一时间与建设单位及管线权属单位对接,二次探查管线规格、走向、埋深等情况,与各管线权属单位现场签订安全保护协议;关键部位施工前,要求作业人员申请作业令、动土令,同时联络现场管线专员、对应权属单位工作人员旁站监督;迁改完成后,指派专人对更新后的标高、点位标记备案,服务后续施工。
排查结束后,检查组与建设施工单位、管线权属单位现场开会、厘清问题、压实各方责任。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施工是个动态过程,建设单位和相应权属单位应畅通联系方式,绷紧施工安全管理的弦不放松,做好施工前、中、后全周期管线保护工作,守住城市“地下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