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的他龅牙卷发 这项医疗技术让法老木乃伊首现真容

武汉晚报 2022-01-04 05:00

所有在19世纪和20世纪发现的埃及皇家木乃伊都已经开放可供研究,除了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但其实早在1881年,考古学家就已经在埃及著名的帝王谷外发现了他。这14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不愿拆开国王的尸体,这倒不是因为什么神话诅咒,而是因为这个木乃伊实在是太完美了,不仅包裹得很精致,用花环装饰点缀着,而且脸和脖子都覆盖着精致逼真的面具,镶嵌着彩色的石头。 就在最近,埃及科学家首次使用三维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这具尘封了3000多年的木乃伊进行了“数字化揭秘”。相关结论也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医学前沿》杂志上(Frontiers in Medicine)。

/ 事件 /

被盗过墓,他也被修复过

在历史上,阿蒙霍特普是埃及第18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公元前1525年至1504年统治埃及,他驱逐了入侵的希克索斯并重新统一了埃及,其父亲为古埃及新王国创始人雅赫摩斯一世。

阿蒙霍特普代表了埃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他的统治下,埃及繁荣而安全,法老下令进行广修宗教建筑,同时也成功率领军事远征利比亚和苏丹北部。在他死后,他和他的母亲艾哈迈斯·奈菲尔塔莉被奉为神明。

上一次,阿蒙霍特普的木乃伊被打开,还得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在阿蒙霍特普最初木乃伊化和埋葬后的四个多世纪后。

根据记载的象形文字描述,在第21王朝后期,祭司们在商量修复和重新埋葬更古老王朝的皇家木乃伊,以弥补盗墓者造成的损害。他们主要使用树脂处理过的亚麻带将头部和颈部重新连接在一起。

萨哈尔·萨利姆和合著者埃及学家扎伊·哈瓦斯此前曾推测,公元前11世纪修复者们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来的法老重新使用皇家墓葬设备。

但后来他们发现,至少在阿蒙霍特普一世时期,21王朝的祭司们很友好地修复了盗墓者造成的伤害,恢复了他的木乃伊昔日的荣耀,并保留了华丽的珠宝和护身符。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开罗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教授、埃及木乃伊项目的放射学家萨哈尔·萨利姆说:“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在现代从未被开启过,这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不仅可以研究他最初是如何被制成木乃伊和埋葬的,而且还可以研究他死后几个世纪以来,阿蒙的大祭司们是如何处理和重新埋葬他的。”

根据研究,阿蒙霍特普一世身高在169厘米左右,接受过割礼,牙口还不错,在木乃伊的包裹中戴着30块护身符和一条独特的带有金珠的金腰带。阿蒙霍特普一世去世时大概只有35岁。

在外貌上,阿蒙霍特普一世和他的父亲很像,他们的下巴很窄,鼻子也很窄,头发卷曲,上牙稍微突出。

但萨利姆表示,还没有找到阿蒙霍特普一世死亡的原因,他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或损伤,据推测应该死于感染或某种病毒。但有一些死后的残缺,估计是在第一次下葬后被盗墓者破坏。除了大脑和心脏,他的内脏都已经在被制作成木乃伊时被取出。

CT如何应用于木乃伊研究

其实,早在2017年,在纽约美国自然史展上,我们就能看到利用CT成像向人们展出的木乃伊形象。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声称拥有美国最丰富的埃及和秘鲁木乃伊收藏。但自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以来,许多都没有被公众看到。当时,仔细观察的唯一方法是物理打开尸体,但这可能会损坏丧葬物品和遗骸。

1898年,研究人员首次以X光拍摄了第一具木乃伊,1931年检查并撰写了菲尔德博物馆的整个收藏。但标准X光缺乏细微差别,它们仅限于2D表示,捕获了大量无关数据,并且无法区分不同密度的物体。CT成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

研究人员第一次通过CT技术检查木乃伊是在1977年,但菲尔德博物馆也只是在过去十年里才开始对其藏品进行深入研究。这是通过便携式CT扫描仪实现的,这主要降低了运送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在现场工作的研究人员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有一具名为Gilded Lady的遗体,是一位生活在罗马时代的中年妇女,研究人员发现她有一个覆牙和紧卷的头发。另一具遗体从棺材表明是木乃伊,但随后的证据表示,该尸体比棺材年轻了200年,也就是说,箱子是回收的。

正是得益于CT成像提供的细节信息,研究人员才能辨别出这些细微之处。同时,他们还能够打印出头骨的3D副本,并将其交给艺术家进行面部重建。当然,CT成像不能揭示一切。虽然DNA测试和同位素采样可以提供大量信息,但它们仍然涉及对遗骸的物理侵入。

菲尔德博物馆馆长James Phillips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技术是某种无需进入体内即可获得DNA的方法。对于科学家们来说,这可能会是最终目标:以尊重和非侵入性的方式对待人类遗骸,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确保他们还能继续“生存”几千年。

哈瓦斯和萨利姆在2005年启动的埃及古物部项目中研究了40多具新王国的皇家木乃伊。2021年4月,包括阿蒙霍特普一世在内的22具皇家木乃伊被转移到开罗的一个新博物馆。“这表明,CT成像可以有益地用于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木乃伊,包括来自其他文明的木乃伊,例如秘鲁。”

/ 解读 /

X光、CT、磁共振

有什么区别

我们平常去医院看病,医生在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之后都会要我们去拍个片,照个X光或者CT等等,很多人会有点不解,心想:为什么要照片?医院难道就靠这个赚钱了吗?现在的医生离开了仪器就不会看病了吗?X光、CT、磁共振到底该如何选择?

X光

我们通常说的拍片子,其实就是照X光,相信不少人也很熟悉X光,就是利用X光超强的穿透力,透过人体的骨骼、血液,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厚度有区别,会吸收或是减弱X光,因此留下深浅不一的黑白色,也就相当于给身体的内部拍了一张平面照。

这种X射线所拍出来的影像分辨率高,图片也很清晰,成本低,价格实惠,但也容易受衣物的干扰,组织密度小的时候容易出现漏诊。像一些肺部疾病、肠梗阻、骨折、脊柱病变都需要去拍X光。

每次做X光检查是辐射的剂量为0.02-0.1mSv,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所接收到的日常辐射都有2.0-3.0mSv,这种剂量的辐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CT

CT其实也是一种X线,但它优于X线的地方在于它能够通过多束X线对一个器官或组织进行分层观察,可以看到器官或组织内部的情况,获得更加立体的三维图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棉花里有一块铁,X光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铁,但CT可以清楚地看到铁的形态。

C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脑出血、肺部疾病等。CT的图像成像更清晰,很适合观察细小的病变。

CT检查同样也是通过X射线穿透身体,在检查时,CT的辐射剂量是X光的10倍,辐射大约在2-55mSv,胸部低剂量的CT检查辐射量为0.2-0.5mSv。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将患者置于一个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频射脉冲后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接受体接收,获得图像。

主要是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在骨科中多用于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炎症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等。

磁共振检查是没有辐射的,对人体也不会存在伤害,但是在检查的过程中人处于磁场当中,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不太适合发烧人群检查。

其实无论医生要求你做哪种检查,都是为了对患者身体情况有更加清楚地了解,既然要看病,就要充分地相信医生,听取医生的建议,谨遵医嘱,全力配合医生才有利于疾病的及早发现、治疗、康复。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大数据文摘、有源医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