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采摘体验新升级,黄陂多个采摘驿站点亮沿途风景

大武汉客户端 2021-12-29 16:34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9日讯(见习记者秦璟) 天气渐冷,采摘游渐热。开车沿着黄陂区火塔线寻找往年常去的采摘园,张女士惊讶地发现,以前路边零零散散、破破旧旧的路边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整洁漂亮的小红房子。“红房子真漂亮,感觉整条路的环境都变好了!”张女士说。

采摘驿站均有一栋红房子和一个小型停车点组成。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这些“红房子”就是今年10月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道投入使用的采摘驿站。“过去我们都在路边摆摊,支起一个桌子、放上一个木板,再写上采摘园的名字,一个摊位就算摆好了,有时风大了还会把摊位吹跑。”在此开设了5年采摘园的农户喻锦艳说。另外一家采摘园的农户向冬生则说,他家园子正好在监控摄像头下,就算游客注意到了他的小摊子也不愿意停下。

王家河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火塔线通往木兰水镇、木兰草原等多个景区,近年来到黄陂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沿线类似的采摘园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经营问题、安全问题等接踵而至。“摊位紧挨着路边,前来采摘的游客只能把车辆临时停在路边,安全隐患极大。”

9月,王家河街道开始对其辖区内沿火塔线路边的采摘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新的采摘驿站均由一间风格统一的红房子和一个小型停车点组成,并印有统一编号,建设费用则由农户和街道共同出资。

农户正在采摘驿站中整理草莓。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12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沿线的一个个采摘驿站都是红墙、白边、大窗户,门口停车场地宽敞,非常醒目,首次来到火塔线的记者能快速注意到路边采摘点,尖顶设计的小屋也与干净整洁的道路和路边的绿树、果园大棚、农田相互映衬。

草莓采摘季刚到,采摘园已有游客前来购买体验。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不光老顾客停车方便,很多第一次走这条路去景区的游客,一看到我们的采摘驿站就觉得很规范,都愿意停下车来摘摘草莓、体验一下,我们的生意也变好了。”喻锦艳说。

小型采摘园内景。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秦璟 摄

据黄陂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陂区目前共有休闲采摘基地226个,共约25000亩,每年采摘游产值能达到6亿元。“十四五”期间,黄陂区将全面启动火塔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王家河街道的采摘驿站将被推广到其他街道,提升农户收入,完善小型采摘点的游玩体验;与此同时还将为区内较大型综合性采摘园给予相应改造扶持,如建设规模更大、体验感更优质的采摘园,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眼看着这里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明年肯定会再来的!”拎着新摘下的草莓,张女士对喻锦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