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万科女员工火了,因为这位该公司“年度优秀新员工”,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万科的首位数字化员工,或者叫虚拟员工。在2021年这个“元宇宙元年”,“虚拟人”再度引发各方热议。
“年度优秀新员工”不是真人
最近,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刷屏了。
郁亮发的朋友圈内容为:“祝贺‘崔筱盼’获得了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郁亮还晒出了这位新人的照片。其上的“崔筱盼”眉清目秀,仪态庄重,是妥妥的高颜值美女。
网上流传的“崔筱盼”照片
不过,崔筱盼并非真人,而是一位虚拟数字人。“她”于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职”。据称,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崔筱盼”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在其经过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渲染的虚拟任务形象辅助下,“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很多万科员工并不知道崔筱盼并非真人。一位员工留言称:“我之前收到她的邮件,就在想这个姐姐好美。”网友们在赞叹崔筱盼“才貌双全”的同时,也调侃了起来:“优秀员工年终奖又能少发一份”、“珍惜你现实中的同事吧,至少还是人类”。
业内大咖:AI时代已来临
郁亮还在朋友圈中感谢“沈向洋博士和小冰团队对崔筱盼人形化支持”。那么,沈向洋又是谁?
作为世界级AI大牛和顶尖学者,沈向洋堪称搅动全球人工智能江湖的风云人物。196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从老家奔赴海外,沈向洋的求学生涯一路高光。1996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后,他就进入微软,从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开始,一直做到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是微软历史上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2019年11月,沈向洋决定离开微软。次年7月,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沈向洋为新公司董事长。在此之后,小冰团队加快了发展节奏,除小冰产品生态之外,还陆续发布了全球首个人与AI融合社交平台APP“小冰岛”等等,今年9月正式露面的清华大学首位虚拟女学生——华智冰身后,也有小冰团队的身影。
投身AI事业二十余年,沈向洋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我们已经进入了AI时代,我们的生活与AI息息相关,我们是接触AI的第一代人群,无论喜欢与否都别无选择,但是我们能决定该用何种方式来构建AI以及使用AI。”
虚拟数字人与元宇宙
根据业界普通认可的定义,虚拟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显示设备展示的虚拟形象。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感觉到人格的数字形象。当下,虚拟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包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记者、虚拟助手等等。
事实上,虚拟人并不是新鲜字眼。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中就出现了虚拟歌姬林明美。由英国人创作的虚拟人马克斯,也曾参与拍摄多部电影和广告片。《阿凡达》《蜘蛛侠》《毒液》等大片中的虚拟形象角色,已在诸多影视作品中深入人心。
随着数字孪生、深度学习、AI音像识别等技术逐渐成熟普及,虚拟数字人已不再局限于影视作品,正在更多领域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具备更多生活体验与交互功能。比如,2017年哔哩哔哩推出“虚拟次元计划”,打造出国内初代虚拟UP主小希和小桃,2019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共同发布数字员工“小浦”。
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当下,虚拟数字人被认为是元宇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虚拟数字人是现实与元宇宙场景链接的重要“媒介”之一。虚拟人不仅是元宇宙的原住民,还是自然人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化化身,它将成为我们在元宇宙中自我呈现与形成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成为人和人、人和物的交互载体。
各行各业的虚拟明星
今年万圣节,一位名叫“柳夜熙”的美妆博主在抖音火了。10月31日,柳夜熙在其抖音账号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并赋以“元宇宙”、“虚拟偶像”、“美妆”的话题标签。在这只仅仅2分钟的短视频中,柳夜熙身着古风服装,五官清晰精致,形象与真人相差无几。
除柳夜熙之外,首个国风虚拟人——翎,不仅登上央视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还与特斯拉、奈雪的茶、Keep等品牌合作商业代言。还有活泼可爱的邻家女孩阿喜、首个男性虚拟偶像川CHUAN等等。
虚拟人也走进了大学校园。今年6月1日,在2021北京智源大会现场上,华智冰以在清华大学校园中漫步的视频,第一次登台亮相,半个月后便正式入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从清华大学唐杰教授,成为清华大学今年最特别的学生之一。随后的9月,华智冰以一首歌曲《男孩》首次正脸亮相,人美声甜,引发关注。
商场里各大代言人开始换成了虚拟人:国产彩妆品牌“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代言人,欧莱雅也推出了虚拟代言人“欧爷”“M姐”,肯德基推出了银发“虚拟上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虚拟偶像公司数量的增加,虚拟数字人的市场正在异军突起。据天眼查显示,截至2021年11月,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有13笔,集中在虚拟数字人、虚拟偶像以及泛娱乐领域相关技术等公司;2020年全年相关投资共10笔,2019年全年相关投资共6笔。(综合央广网、《中国基金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