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中市民热情似火打卡“新”地铁 忙着解锁乘车“新姿势” 组团坐车回去看工厂

楚天都市报 2021-12-27 07:14

青山居民欢喜迎地铁

车到高架乘客集体起立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刘冬莉 孙泽宇 孙婷婷 见习记者 康旭阳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通讯员 李正东 彭宇 李岿 许清鑫 实习生 柳之萌 代扬

虽然寒潮来袭,低温达冰点,但丝毫挡不住赶来打卡的热情市民。

极目新闻记者昨日兵分三路探访发现,市民在新地铁线路上,解锁了不少乘车“新姿势”:全自动运行的5号线,车头挤满“观光”的乘客,看列车如何在“时空隧道”穿梭;“最美观江地铁”16号线上,一到高架段人们集体起立,隔窗远眺江景,座椅上空无一人……

三条新线开通首日,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8时,5号线客运量13万乘次,6号线(含二期)21万乘次,16号线2万乘次。

车头乘客兴奋体验“时空穿越”

5号线是武汉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取消传统驾驶室,这也让车头处成了最热门的席位,大部分乘客进站后就直奔这节车厢。

上午9时50分许,5号线徐家棚站全面打开乘车通道,早已等候在站厅的市民一路小跑赶往站台。市民姚女士牵着4岁的儿子冲在队伍最前面,三步并作两步快速登上列车,一上车就直奔车头,成为首发列车站上观景C位的乘客。

9时56分,列车启动。小朋友趴在车窗前,透过玻璃看到列车在隧道穿梭,兴奋地拍着手:“妈妈,我看到信号灯了!”“妈妈,前面到站了!”

姚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是地铁监理人员,孩子父亲也是地铁建设者,两人都直接参与了5号线的建设。儿子在他们的熏陶下,小小年纪就成了地铁迷。“昨天晚上他就很兴奋,嚷嚷着要坐头班地铁,看无人驾驶,看看爸爸妈妈工作过的地方。”

记者在列车上看到,车头处挤满了好奇的市民,大家无一例外都举着手机拍摄。

“其他线路列车都无法去车头,5号线没有驾驶室,可以直接看到列车在隧道内穿梭,到了白沙洲还可以看到列车冲出地面的场景,光影转换就像时空穿越一样,十分过瘾!”市民周强说。

居民挥红旗唱歌迎接家门口地铁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昨日,17位居民挥着小国旗,坐在首趟开通的地铁五号线车厢里,唱起了歌。他们是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才聚社区居民,得知5号线开通,大伙儿相约一起乘坐首趟地铁。“家门口的地铁开通了,作为青山人当然要有庆祝仪式。”居民罗女士笑着说。

这次体验之旅是由居民余女士发起的,她说,这条地铁青山人期盼了许久,于是在居民群里发起了接龙。号召一发出,马上得到了居民们的响应。

居民们相约于12月26日上午9时30分在科普公园站集合,今年72岁的贺爹爹是最早到现场的。才聚社区书记佟艳和一名社区干事与居民一起参加体验活动,佟艳带来了小红旗分发给大家。车辆行驶过程中,居民曹阿姨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一下子带动大家,纷纷摇起手中的红旗跟着唱了起来。

武钢退休工人坐地铁回厂打卡

“地铁真快啊,一下子就到厂门口了。”昨日,18位武钢退休老工人集体乘地铁5号线回到阔别许久的工厂打卡。“青山终于有地铁了,武汉的变化真大!”

18位老人都住在青山区钢花118社区,年龄最大的74岁。老人们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钢工人上下班的场景相当壮观,不但有大篷车、交通车、自行车,甚至还有轮渡和火车专列。范建国老人回忆,当年武钢专门成立了交运公司,负责接送员工上下班,最多时配备了300多台大交通车。

从建设二路站上车,只花了十多分钟就到达武钢站,车站艺术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座座高炉、一排排轧机,把老人们一下就带回当年的峥嵘岁月。

随后,老人们出站来到武钢厂区大门前,与高炉、厂房合影。“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先进的自动运行地铁,看到了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现在的生活特别幸福。”范建国老人说。

随着汽笛长鸣,一列16号线“芙蓉红”从周家河站缓缓驶出,汉南迈进“地铁新时代”。

沿长江而建,多为高架线路,16号线被称为“最美观江地铁”。极目新闻记者探访发现,每到列车经过景观高架段时,大家纷纷离座起身,拿出手机拍摄窗外美景(如图)。列车从沌口站启动后不久,乘客集体起立,扶着栏杆欣赏江景:“哇,出来了!”只见窗外滚滚长江奔流不息,与之平行的还有正在建设的左岸大道。

此段线路最高处距离地面大约31米,相当于10多层楼高,视野十分开阔。随后,列车又钻进地下,驶入小军山站,让乘客在两站之间感受到“上天入地”的效果。

站台、车厢内有浓郁的中国车谷元素,12座车站,站台和隧道壁上均有大幅插画。东风公司总部大楼、春笋、武汉体育中心等车谷地标,岚图、路特斯等车谷“特产”尽入画作。

此外,地铁16号线还开行了“车谷定制专列”,“聪明的车”岚图FREE、路特斯等也“开”进专列。

78岁的张爹爹从国博中心上车乘坐地铁16号线时,手里捏着一张小纸条。“早就看新闻说16号线开通,我9点钟就出门了,特地来体验。”张爹爹家住青山,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早上先去汉口办事,随后在江汉路坐地铁过来。由于不知道怎么转乘,他便咨询了工作人员,这张纸条就是工作人员给他写的换乘指南,上面字迹清晰地写着:“坐6号线到国博中心南转乘16号线。”

东西湖居民解锁出行新路径

昨日上午9时50分许,金银湖公园站,不少市民正等待成为6号线二期第一批乘客(如图)。

“从唐家墩地铁站坐过来的,特意来体验一下,不得不说武汉的地铁发展太快了。”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还记得2019年时,到东西湖五环体育中心看乒乓球比赛,要从唐家墩坐6号线到大智路,换乘1号线到码头潭公园,下车后再步行十几分钟到五环体育中心。现在6号线直达,不用再绕大圈。

70岁老人熊永琴,十分兴奋地在地铁上摆起Pose拍照发朋友圈。熊奶奶住在五环体育中心站旁边的园艺小区,她说,以前去趟汉阳国博附近的女儿家,要先坐736路公交,转地铁1号线到大智路,再转6号线,费时费力。现在家门口的地铁能坐到国博中心,自己没事还能坐地铁去汉口逛逛。

家住金银潭,在东西湖区二雅路附近工作的刘先生也解锁了新的通勤方式。“之前一直是开车或者打车上下班,耗时半个小时左右,打车费一趟要30元。现在6号线二期通车,坐2号线到常青花园站,再换乘6号线到二雅路,很方便。”刘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在手机上记录了首次直接乘地铁去上班的经历,“和开车时间差不多,但交通成本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