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大武汉客户端 2021-12-27 07:5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初心如磬,使命在肩,“人民”二字始终在我们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2020年风雨来袭的艰难时刻,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一次烈火淬炼;5年来砥砺奋进的逐梦征程,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百姓心为心的奋斗历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才能一切依靠人民,民呼必应就能一呼百应。这为党百年历史所证明,也为武汉这5年奋斗实践所证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能无论走多远都永葆初心、永葆赤子之心。(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用对待家人的感情服务群众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江汉区民意街道多闻社区书记田霖。 记者詹松 摄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是田霖做好工作的动力。江汉区民意街道多闻社区党委书记田霖说:“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变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也需要持续创新。但无论如何,始终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时刻与群众紧密联系,心相融、情更浓。”

“奶奶,马上要降温了,您在家注意用电用气安全,有事就打电话找我们。”12月24日一早,田霖和同事们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叮嘱他们注意即将到来的寒潮。

今年,多闻社区维善里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田霖有自己的一个心愿: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老人上下楼的难题。维善里小区的房屋最高有9层,老人爬楼梯实在不方便,但小区并不是所有楼栋都具备安装电梯的条件。

“如果这是我们自己家的老人呢?看着他们提着东西上下楼蹒跚的样子,我们心里好受吗?”为了让电梯惠及更多居民,多闻社区利用房屋顶楼花园打造“共享电梯”,让电梯联起周边的单元楼。

“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老人下楼梯总比爬楼梯轻松。”田霖介绍,目前,维善里小区第一部电梯即将投入使用,第二部电梯的施工也在筹备之中。

去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田霖带领社区23名工作人员,保障近5000名居民的生活。面对居民的牢骚和抱怨,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当听到居民一句真诚的“谢谢”时,七尺男儿忍不住感动落泪。

“用对待家人的感情去服务群众,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这是田霖经常和社区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从事社区工作近20年,田霖一直相信“百姓即家人”。社区居民称他是“居民的好书记”。

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困难

多辛苦都值得

硚口区荣华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刘卫东(右一)在工作中。 记者胡冬冬 摄

12月25日早上,气温骤降至0℃以下,硚口区荣华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刘卫东值完夜班,又来到华通花园检查小区消防设施是否整改到位。

刘卫东党龄30年,是一名退役军人。去年,他下沉到幸乐社区,了解到华通花园建于2000年,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小区消防水管破裂,消火栓长期无法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今年8月,刘卫东召集幸乐社区、华通花园小区自管组和施工承包方,共同研究讨论小区消防设施改造方案。为了确保施工方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施工方进场后,刘卫东几乎每天都到现场蹲点,一方面协助社区对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另一方面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刘卫东说,对于每种消防材料的尺寸规格,他都要一一比对;对于安装消火栓和消防水管的位置,他则随身拿着尺子测量。

12月25日,天气骤变,刘卫东不放心,一大早就来到现场,查看消火栓外面的防冻材料是否完好无损,用手拧一拧消防水带的阀门是否松动。3栋楼房之间只有一条便道,施工材料被摊在地上,刘卫东几乎是跳着在各个点位之间穿梭。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刘卫东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攻克困扰群众多年的‘顽疾’,换来小区和谐良好的环境,无论多辛苦都值得。”

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聆听群众呼声

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莹(左)接诊患者。 记者胡冬冬 摄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莹一直铭记于心。

汉水桥街道84岁居民肖凤娇是家庭医生黄莹的签约对象。最近,老人胸闷、喘气症状加重,对家人说:“送我去看看黄医生。”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莹仔细询问老人的症状,并进行初步检查。黄莹发现,老人属于左心功能不全,出现急性心衰,急需住院救治。

“您出院了,第一时间告诉我。”老人住院期间,黄莹常常“追”着询问情况。老人感动地说:“这么多年了,她把我们当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老人出院第二天,黄莹便上了门。细细看过住院报告,做完检查,她放心了。

“恢复得很好,您放心,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找我。”日常工作忙碌,但只要有时间,黄莹就会上门探望老人。她在手机备忘录里特意记上了老人出院1个月后的复查时间。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在基层抗疫的党员,黄莹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进行发热患者的预检筛查,指导发热患者分级分类就诊,通过微信、电话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社区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每月要更换一次鼻饲管,黄莹接到求助电话后,利用休息时间为老人上门解决了问题。

“我们是离居民最近的医生。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聆听群众呼声。”近年来,黄莹始终立足于平凡的社区医生岗位,尽己所能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小病、调理慢病,成为周边居民交口称赞的“小巷家医”。

急群众之所急

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

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市民服务分中心窗口民警李凡(左)为前来办事的市民解答问题。 记者史伟 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工作这些年,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市民服务分中心窗口民警李凡把这句话当成自己践行的目标,设身处地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使工作的小窗口成为城市形象的大窗口。

12月24日上午,武汉气温明显下降,走在街头,风呼呼地刮到脸上有些刺痛。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市民服务分中心大厅里,李凡干净利落地在一本刚打印出来的户口簿上盖上印章。

一上午,李凡受理了3名大学生的落户申请,给住在锦绣龙城小区的张先生办理了儿子的新生儿户口,帮身份证即将到期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同学申办了新身份证,还为家住汉阳区的赵先生、家住江汉区的郑女士办理了户口市内迁移手续……这些年来,这已是李凡的日常。

李女士是黄冈市麻城市人,和丈夫郑先生在光谷买了房定居下来。为了落户武汉,郑先生和李女士回麻城市又办了结婚证,但30年前的人工录入没有记录,他们的结婚照日期变成了2021年10月办证当天。根据夫妻投靠落户的规定,结婚需要满1年,李女士在分中心咨询时非常沮丧。李凡翻看了李女士手上的全部资料,确认了真实性,联系上级审核部门申请“容缺办”。在郑先生手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后,李凡按规定为李女士办理了落户手续。

李女士送来锦旗,拉着李凡的手说:“你们办事有人情味,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包容。”

耐心细致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创造美好生活

汉阳区洲头街道建港社区网格员杨婷(左)在社区积极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等居民关心的政策。 记者刘斌 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长期在社区工作的党员,汉阳区洲头街道建港社区网格员杨婷把这句话时刻记在心里,并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她说,耐心细致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12月24日,长航新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小区楼房外立面已从原来老旧的红砖色变为时尚的银灰色;破旧的停车棚被智能电动自行车停车棚代替;楼栋间原先的一块杂草、菜地被改造成拥有便民凉亭和休闲座椅的休闲活动区;楼顶防水、地面“刷黑”等工程均已完成。

杨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家祖孙三代都住在长航新村,小区房屋大多建于1975年至1980年间,共有33栋楼、1900户居民。2000年前后,楼顶漏水、外墙墙皮脱落、排水管堵塞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周新建商品房小区的‘高大上’,更显得中间的长航新村小区‘老破旧’。”在接到小区被纳入改造范围的消息后,杨婷主动承担起了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但没想到这是一块“硬骨头”。“经常遇到居民不在家,我只能反复上门。”杨婷说,她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摸清小区3栋一户居民的作息规律。为了让这户居民了解小区改造的内容,收集其对小区改造的建议,杨婷来回跑了好多次。终于,有一天等到晚上10时,她将调查问卷送到这户居民手中。

改造中,立面粉刷施工搭建脚手架时,需要移动部分居民家中的空调室外机。杨婷再次一家一家上门,给居民做工作,征得居民同意。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万凌 刘晨玮 魏娜 冷靖华 通讯员朱素芳 温家栋 李放军 詹鸥 赵静 周云梅 余亚心 张敏 石敏 摄影:记者詹松 胡冬冬 刘斌 史伟 统筹: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