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6日讯 随着地铁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同时通车,青山区、汉南区也将首次迎来地铁新线,武汉市各区实现地铁全覆盖。地铁沿线市民对于新线开通翘首期盼,他们讲述了自己和地铁的故事。
【故事一】
青山居民马慧兰:
以后带外孙坐地铁来青山公园
马慧兰,63岁,武钢实业公司退休职工。记者马梦娅 摄
住在青山区20街的马慧兰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自从女儿在汉口安家后,我就青山汉口来回跑,帮她照顾小孩。”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再没有谁比她更盼望地铁5号线的开通了。
马慧兰说,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她就看见红钢城站的出口设置在青山公园门口,“心里特别期盼,也美滋滋的。”她说,青山的绿化环境特别好,以前每次带外孙从汉口来青山公园玩,需要转乘两趟公交车,“等地铁开通了,我们乘坐地铁从后湖的3号线换乘到5号线来这里逛公园,不知道多方便呢!”
马慧兰这几年也是看着5号线怎样修建起来的,“过程很不容易,也饱含了我们老青山人的期待”。她是地道的青山居民,20岁出头就在武钢工作,在青山住了几十年。
地铁终于开到家门口,这让她格外激动,“我们的生活圈子更大了,趁精神好多坐地铁多走出青山去看看,也带着汉口那边的亲戚坐地铁来青山玩!”她都设想好了,以后去中山公园逛逛,去江汉路购物,去汉正街打年货……都能轻松实现,“坐地铁去这些地方体验感更舒服!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好,去哪都方便,生活更便捷!”
【故事二】
九旬退休高工王耀成:
和平大道最早仅两车道,如今地上地下双层交通
王耀成,91岁,铁四院退休高级工程师。记者陶常宁 摄
1930年出生的王耀成老人,是铁四院退休高级工程师,老人虽已年逾九旬,但精神矍铄,得知5号线通车的消息,特意委托儿子致电长江日报,表达对通车的期盼。
1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王老家中,听他讲述5号线与和平大道的故事。
“1957年7月,我从上海到武汉,到铁四院报到。”回忆60多年前初来武汉,王老清楚记得他刚到武昌,和平大道只有两股车道,是当时武昌唯一的主干道。“那时的武昌区,范围就在积玉桥,到三层楼大概两站路,周围全是空地。”
“那时,16路公汽从杨园到汉阳门车票1毛多,最初是一节车厢。”王老说,后来武钢上马了,前往青山的人多了,16路公汽也换了双节车厢。
王老回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有不少人从汉口到武钢上班都是坐轮渡。有从江汉关坐轮渡到汉阳门,再坐16路公汽的;还有人从粤汉码头坐轮渡到徐家棚码头;还有一班从粤汉码头到红钢城码头。“现在地铁5号线通车了,从汉口到青山在徐家棚站换乘,真的是太方便。”每天坚持阅读报纸的王老对5号线很了解。
5号线从青宜居站至积玉桥站,沿和平大道敷设,它的通车给和平大道两侧居民带来便利。“以前,武昌人出行主要靠和平大道,后来慢慢扩宽至四车道,现在是六车道。”王老说,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交线路逐渐多了,还有到火车站的中巴车,那时他们经常出差,坐511或中巴车到武昌火车站。
王老说:“现在从铁四院坐5号线可以直接到武汉火车站,方便太多了。”
【故事三】
年轻工程师朱磊:
直达高铁站,5号线成了“出差专线”
朱磊,30岁,铁四院工程师。记者王谦 摄
朱磊住在青山区红钢城旁的一个新小区,在和平大道上的铁四院工作,马上要开通的地铁5号线让他十分期待。
“此前我上下班只能打的或者坐公交,要么出行成本高要么时间长,5号线开通后,我可以坐地铁上下班,家门口到单位就是五站路,十分方便。”朱磊说,这两天他还特意去计算了下从地铁站分别到家和单位的步行时间,预计通勤时间只要半小时。
朱磊说,有了地铁后,以后去汉口、武昌逛街就会考虑地铁出行了。青山终于不是一个没有地铁的主城区了,再不像以往那样,出去基本选择打车,地铁让武汉三镇之间的交通联系更紧密了。
“不仅对内出行方便,5号线终点是武汉站,从我家到武汉站也是五站路的距离,以后我出差也方便,可以直接坐地铁再转高铁去全国各地,地铁、国铁的融合打造了一个高效便捷的网络。我的父母住在咸宁,今后我坐地铁再坐高铁回老家也方便,预计1个小时就可以从青山到咸宁。”
朱磊说,未来19号线、12号线还会和5号线交会,那么青山人去光谷以及全武汉都将更加方便,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故事四】
武东退休职工姜华:
楼下就是地铁站,看着5号线一点点建成
姜华,76岁,武东471厂退休职工。
姜华住在青山区青扬十街小区,出小区拐个弯就是地铁5号线红钢城站。6年间,她看着地铁站一点点建成,“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地铁站,每天都盼着它早点建好”。
5号线没有开通之前,乘坐公交是姜华的首选出行方式。她的女儿在东西湖上班,两人一个在武汉东边,一个在武汉西边。姜华从青山家里出发要先坐807路再转724路,耗时两个小时才能见到女儿。
5号线开通后,姜华从红钢城站上车,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2号线金银潭站,比坐公交节省了将近一半时间。退休后的姜华平时会和朋友一起逛逛街,但因为坐公交耗时太久,他们通常只能在青山区内转转。
有了5号线,她们就可以坐上地铁到江汉路,和朋友一起“逛逛买买”了,“5号线开通之后,我一下楼就能坐上地铁,去汉口玩方便多了”。
得知5号线开通的消息,她开心地说:“开通当天我一定要坐着地铁跟朋友们到处逛逛。”
【故事五】
学校教职工雷网:
地铁出入口在校门旁,五千多师生期盼16号线通车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教职工雷网。通讯员叶亮 摄
16号线湾湖站旁有一所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约有学生5000多人、老师300余人。自从学校2016年从汉阳搬到汉南,师生们就一直盼望16号线早日通车。
雷网是学校的一名教职工,家住汉阳四新,每天上班单程30多公里,来回近70公里。“学校安排了通勤大巴车,早晚统一时间发车,绝大部分教职员工坐通勤车上下班,少数人开车。”雷网说,自己原来也是坐大巴车,但有时遇到工作繁忙下班时间无法固定就赶不上大巴。“临时有事回市区也不方便。”她说。
去年,雷网买了一辆车,从四新到湾湖附近,驾车走武监高速单程30多公里,约需40分钟。“自己开车上班也有烦恼,遇到大雾天高速交通封闭只能绕行省道,又正好是上班早高峰,容易堵车,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有一次我开了2个小时才到学校。”她回忆说。
“这几年,我们看着地铁站一点点建起来,出入口直接在学校门口,现在通车了,老师和学生都挺开心的。”雷网说,自己在武汉上大学,又留在武汉工作,10多年来,看着武汉的交通越来越方便。
“16号线通车以后,我们就能够自己掌握时间,半个小时可以到汉阳,不担心堵车。”她说,16号线把汉南军山和整个武汉市区连接起来了。“交通便利了对我们学校办学、招生也是好事。”雷网笑说。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马梦娅 王谦 喻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