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 武汉希望林一岁了

楚天都市报 2021-12-23 07:07

长江边 武汉希望林一岁了

绿色出行 低碳江城跑出加速度

这片森林正茁壮生长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李辉

这里,原本是武汉黄陂长江边的一块空地,绵延几百亩。

去年3月,中国绿化基金会与蚂蚁森林共同发起了首届“互联网植树节”,鼓励人们在“不能出门的春天”,依然怀揣对生活的希望。全国网友通过蚂蚁森林,帮武汉“浇水”超过6139吨。

2020年12月18日这天,寓意着希望的43540棵池杉和栾树,从线上到线下,变成了“蚂蚁森林武汉希望林”。

一年过去了,这片森林怎么样了?

武汉希望林一岁了

冬储春发。为了新一年春天的生机勃发,眼下,护林员们正忙着帮树木们储蓄能量。

“和这片林子相处了一年,看着他们一天天长高,从光秃秃的树干,到树枝、树叶慢慢长出来,就跟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高兴。”12月21日,冬天里,护林员老陶仍忙活得一头汗。

老陶,名叫陶茂财,今年63岁,黄陂武湖人。

退休后,他一直琢磨着,想再找点活干。直到知道了这里要种下一片森林。“离家近,工钱也可以,一听我就来了。”他说,每天,有二三十名街坊和他一起在这里干活,浇水、除草、打药、修枝……

池杉喜水,种在离江近的地方;栾树不能浇太多水,种在离江远的堤边……护林员们对树木的习性,早已烂熟于心。

最难受的是夏日高温时。“夏天容易生虫害,打药得抓紧,但我们防护得严严实实的,那个闷热啊!”好在树木健康成长,觉得值了。

从一开始,大伙儿就知道这片森林的来历,“不能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爱心网友春天浇的水,武汉人民冬天种成林。一年了,带着大家的爱和希望,这片林高了、壮了,不断向上……

打响低碳城市名片

森林走进城市,我们拥抱自然。

这里的森林养护负责人介绍,在长江沿岸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提升长江水质,还能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等,立体化、全方位地修复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研究资料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木材,需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

“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间接减少碳的排放。”该负责人表示,森林不只是美化了城市,其碳汇功能,在打造低碳城市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强大的作用。

“让绿色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武汉环保人士表示,期待越来越多这样的项目落地,打响城市的绿色名片。

武汉90后市民林翔,是蚂蚁森林忠实用户。5年来,他每天坚持跑步,收获“绿色能量”,在荒漠种下了15棵真树。

80克表示坐过一次公交车,52克代表坐了一次地铁……林翔对蚂蚁森林能量的产生规则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都热爱蓝天,人们愿意为减少雾霾做点事,但很难坚持。因为蚂蚁森林即时的正向反馈,让我坚持了下来。”

绿色出行武汉模板

评低碳社区、推出低碳生活平台……在绿色崛起之路上,武汉步履不停。

本月,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武汉市城管委等单位联合武汉地铁、公交、支付宝等单位,启动“武汉绿色出行惠民行动”。

启动仪式上,武汉多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分享其持续提升绿色出行服务品质的有力举措。同时共同发起 “少开一天车,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议,倡导市民共同参与,共建低碳武汉。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民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绿色出行,有效提高了市民绿色出行的主动性和获得感,同时也在绿色出行领域形成了宝贵的武汉经验。

今年8月,武汉市举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为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将开展十大“绿色行动”,包括优先选择绿色出行等,让广大市民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天更蓝了,城更绿了,是每一位武汉市民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