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饺子、汤圆、糕粑……谁是你记忆里的那口“甜”?

新海南客户端整合 2021-12-21 08:35

12月21日,今日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新年的脚步,近了。

【冬至简介】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作为阴曲阳伸的生物,感知此时阴气旺盛,因此蜷缩着身体;而与鹿同科的麋也在此节气逐渐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养生】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冬至节气,俗称“长至节”。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为“大吉之日”,冬藏宗旨是养精蓄锐,休养生息,顺乎自然,敛阴护阳。

一九一只鸡,最该防寒冷(多喝鸡汤,预防寒凉)

二九一把豆,养生肾为先(多吃豆类,补充热量)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吃牛羊肉,驱寒散凉)

四九走一走,疾病全没有(坚持冬炼,减少病痛)

五九水果补,整年不发福(多吃水果,健康修身)

六九喝点粥,养胃又滋补(喝养生粥,益气健脾)

七九扭扭腰,养肝好时候(扭一扭腰,调养肝气)

八九喝点酒,防病又保健(喝养生酒,活血化瘀)

九九吃时蔬,全年保平安(多吃野菜,平衡祛火)

【冬至美味】

现今,人们依然保留了冬至的多种习俗

如祭祖、酿酒、吃饺子、

吃汤圆、吃馄饨等等……  

你记忆里的冬至都有哪些美味↓↓↓

点击查看视频

饺子

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团”

入冬食糯米暖胃寒,“冬团”便是冬至的应节佳选。每年冬至一到,不少家庭必做“冬团”。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选择多了,有些传统小食没有往日那么流行,但在不少高埗街坊的家里,“冬团”仍是过冬至的必备食品。

笠饭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冬节”、“贺冬”。全国各地,冬至都有一些风俗,如北方冬至这天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山东、成都吃羊肉等。万宁人的冬至风俗,独具特色,冬至这天是“牛生日”,做“落”(笠)庆贺。

万宁的“落”(笠),是古万州人对“用凤尾草织成囊,装米煮熟”的一种小吃的俗称。万宁市供图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疫鬼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养生菜谱】

>>冬至,喝碗热乎乎的鲫鱼豆腐汤舒坦又暖胃

今天这一锅香浓的鱼汤,用的是入口即化的嫩豆腐,仔细地把鱼煎透,炖煮时看汤慢慢变成奶白色。弹嫩的鱼肉富含营养,但要小心吃,把刺儿慢慢抿出,再温柔咽下。

步骤

1、一条鲫鱼洗净,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斜切三刀,再用少许盐涂抹在鲫鱼表面(防止溅油)。

2、350g内酯豆腐切小块,锅中加适量水和2勺盐煮沸,下豆腐块煮个1分钟,捞出备用(加盐可防止豆腐表面易碎)。

3、另起一锅,用姜片均匀涂抹煎锅的表面,倒入适量食用油,待锅烧热后下鲫鱼煎大约2-3分钟至两面金黄(一定要煎透,这样做出来的汤才会比较奶白色)。

4、将煎好的鱼连同锅里的油一起倒入炖锅中,倒入三大碗开水。

5、大火煮开后放入1个葱结、2片姜片和1勺料酒,继续大火煮12分钟后,捞出葱结,转中火放入切好的豆腐,撒少许盐,继续煮3分钟。

出锅,撒点葱花,鲫鱼豆腐汤完成!

喝口汤再吃口嫩豆腐

这一碗汤很鲜,鱼很嫩,豆腐很软

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