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冰壶表演中的女选手。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0日讯(记者张琳 通讯员龚跃翔)12月20日上午10时,“圆梦冬奥、同享未来”中国冰雪大篷车(武汉站)在武汉体育中心正式拉开帷幕,部分江城市民来到现场亲身体验冰壶、射击、越野滑雪、冰球射门等冰雪运动,玩得不亦乐乎。本次活动将持续到本月24日,每日10时-20时。
七个项目可供打卡
初次尝试旱地滑雪的体验者已经有模有样了。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20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分成冰雪知识大讲堂、冰雪项目体验、冰雪器材展示和中华冰雪文化创作四大模块,结合特色民俗与非遗文化创作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作品,讲述“中国冰雪”故事,推广江城体育文化。
旱地滑雪体验者在学习滑雪。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现场的工作人员王莹介绍说,现场一共为市民朋友准备了七个冰雪运动体验项目,包括越野滑雪训练机、滑雪臂力训练器、冬季两项模拟射击器、冰球射门、旱地冰壶、桌上冰球、速滑训练板。所有的项目均有专业教练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此外还邀请了武汉本地非遗文化传承人现场教授手工制作剪纸和泥人以及金融知识小课堂。前来体验的市民通过扫码入场,如果打卡完成所有体验项目,还能收获小小惊喜。
非遗剪纸艺人王虎(左二)在指导观众学习中国剪纸。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据介绍,今年的中国冰雪大篷车于7月15日,即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0天时从北京发车,目前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进行了巡回,线下直接参与人数11万5千多人,线上162万人次通过“中银运动+”小程序参与。此次来汉的大篷车是从成都过来,下一站计划是太原。现场所有的运动装备和设施都是通过大集装箱运输。一般一天内就可以完成安装或拆卸。
冬季两项中的射击项目很受年轻人欢迎。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中国冰雪大篷车”是国家体育总局深入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迎冬奥”浓厚气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要群众性活动之一,也是全国大众冰雪季创办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民体验虽累却快乐
观众在体验滑雪臂力训练器。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或许是因为非节假日,上午10时当记者进入活动现场时,前来参与体验的市民并不多。趁着人少,记者尝试了一下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模拟射击。越野滑雪训练机有两支雪杖,一头用弹性绳索与机器相连。由于拉动弹性绳索需要付出较大体力,所以人即使保持不动,仍能模拟越野滑雪的训练。记者只滑了十多下,就觉得两臂有些发酸,气喘吁吁。一旁的志愿者笑称,滑这个很费体力,刚才自己的同学尝试了滑行200米,结果回去手酸得抬不起来了,吃饭拿筷子手都在发抖。
体验者在越野滑雪训练机上“滑雪”。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射击体验用的是冬季两项运动员训练激光枪。枪身是全木制的,端在手上沉甸甸的,至少有七八斤重。射击最困难的是保持身体和枪支稳定,因为在瞄准时呼吸的幅度都会造成准星出现明显偏差。由于枪比较重,要稳住枪口还真不容易。记者接连打了四五枪,无一命中。后来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才慢慢找到些感觉。虽然只是体验,时间短暂,记者已经可以理解要想赢得这个比赛有多难。因为在正式的冬季两项比赛中,运动员要先完成十公里的越野滑雪,然后在体能已经巨大消耗的情况下准确地命中中目标。也就是说瞬间从剧烈运动调整到完全静止的状态,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
桌上冰球简单易学。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在记者之后体验射击项目的是市民刘颖。他射击的准头要高了许多,一口气命中了五个目标。刘颖说,自己就住在体育中心附近的社区,经常到体育中心来游泳。听说这里有冰雪体验,所以今天特地和家人一起过来玩一玩。“这个射击和想象的不一样,枪特别重,所以不好把握。但模拟的感觉还是挺真实的。”只试打了几枪,刘颖就找到了一点规律,“这个枪的准星有点偏,所以瞄准时要稍微向右上方抬一点。另外还试了其他几个项目,说实话玩下来挺累的,不过很有意思很开心。”
观众在体验冰球射门。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刘颖说,最近冰雪运动热起来了,自己身边有不少朋友也越来越关心冰雪运动和冬奥会。事实上,这个冬天他正计划与家人去神农架滑一滑真雪。“刚才在这里看了不少视频和图片介绍,滑雪看上去挺吸引人的。”他说,“就是不知道单板和双板那种方式更容易上手一些,到时候请专业的教练推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