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熊卉(左)和谭娇龙正在讨论来电呼叫案例。
30岁丈夫遭异物卡喉命悬一线,救护车赶往事发地的同时,120接线员电话指导妻子自救,一段10分22秒的通话录音惊心动魄,最终为患者赢得生机。
12月16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急救中心,与当时的接线员熊卉一起重听录音,还原十多分钟通话背后的生死营救。
接线1分钟派出急救车
“快点快点!水域天际,有人卡住了!”11月17日20时51分,武汉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一位女士急促的求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你别慌!患者多大年纪,被什么卡住了?”接线员熊卉立即安抚家属情绪,并询问关键信息,得知患者遭核桃“卡喉”,呼吸心跳停止。
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生存率都会下降10%。然而,急救医生无法在4分钟内“神兵天降”,能救患者的只有身边的家属!
没有丝毫犹豫,熊卉立即在指挥调度系统中执行“落单”操作。落单,相当于将调度救护车的任务交给总台操作,以便接线员能够专心指导家属自救。20时52分,距离熊卉接线仅1分钟,同事已发出指令,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一辆救护车疾驰上路。
4分钟后患者出现微弱反应
“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您冷静一下,配合我来操作。”听到救护车已出发,电话那头的声音镇定不少:“好,好,你快说。”
“让患者平躺在地上,拿掉枕头,头部不要垫任何东西。”熊卉向家属喊话,“把手掌放在他两乳头连线中间点,另一只手压在手背上,向下按压至少5个厘米,跟着我的节奏来,1、2、3……”
通话第2分28秒,家属终于跟随口令开始心脏按压,熊卉看到一线生机。她不断鼓励家属:“坚持下去,不要停。”
“有反应了!”3分06秒,患者一度出现转机,但这种情况没能持续多久。家属发现,患者在按压时喉咙发出哼哼声,手上一慢下来,脸色就再度青紫。
“旁边的人注意看患者嘴巴里有没有东西出来,有的话赶紧掏出来,没有就继续按压。”
4分46秒,患者再次出现微弱的反应,喉咙里发出哼哼声。“让患者侧卧,看他有没有吐的动作?”家属配合熊卉的操作,但患者牙关紧闭,卡喉异物抠不出来。
患者达到医院后很快苏醒
“救护车到哪儿了?快让救护车来啊!”5分21秒,胸外按压仍在持续,但患者仍未苏醒,家属明显有些焦虑。
“救护车到瑞安街地铁站附近了。”熊卉明确告知救护车所处位置,再次为家属加油打气:“不能一味等120。患者发出哼哼声,气道没有完全梗阻,说明您的按压在起作用。”
6分18秒,考虑到患者已有了微弱的意识,熊卉改变策略,指导家属以“海姆立克法”为患者催吐——“让患者坐起来,用双臂从身后环抱他,双手握拳抵住患者胸骨下方,向怀里做冲击的动作”。
通话第9分57秒,家属自救仍在继续。熊卉从指挥调度系统中看到救护车已到达水域天际附近,结束通话前,她再次提醒家属:“急救医生到达现场以前,操作不要停。”
记者昨在接警记录中看到,救护车于当天21时09分到达指定位置,此时距离家属拨通120仅18分钟。21时28分,患者被送往湖北省人民医院。
12月16日,当事人接受电话回访时介绍,自己姓余,当天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是自己的妻子。电话指导急救为自己争取了宝贵时间,当天他被送达医院后很快苏醒,留观一晚后康复出院。
记者武叶 通讯员罗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