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6日讯 12月15日上午,武汉博物馆举行捐赠仪式,武汉资深收藏家徐立先生向该馆捐赠他收藏多年的“清式金丝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纹架子床”。
架子床,是汉族人常用的典型卧具,因其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顶架十分相似,被称为架子床。架子床顶盖四围一般都装有楣板和倒挂牙子。床面两侧和背面都有栅栏,用小块木板拼接,称之为侧围。床面正中两侧门板称之为门围。无围处则是上床的门户。架子床是我国传统家具中为数不多的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相趋同的家具之一,它被称为中国传统家具中最为科学的家具。
“清式金丝楠木四柱式髹漆人物纹架子床”及其雕刻细节。记者万建辉 摄
徐立先生捐赠给武汉博物馆的这件藏品,门围为左右两块,左右大小一致,宽41厘米,高163.5厘米。中间上方的楣板,长130厘米,宽28厘米。底漆髹红漆,其上髹金漆,采用减地高浮雕、透雕和圆雕工艺,雕刻亭台楼阁,花鸟、动物、人物及场景。
楣板及门围可分为12个图案单元和4个装饰构件,其中11个人物图案单元各自独立,中心题材一致。剩余1个图案和4个装饰构件则为主题装饰之用。中间楣板可分为4个图案单元和2个装饰构件。4个图案单元分为上下两组,下组为双凤朝阳图案,双凤两侧刻有缠枝牡丹。上组由3个图案单元构成,自右向左依次为,点中、殿试(进爵)、授官图,寓意状元高中,加官进爵。楣板下部两端,各雕一缠枝花卉,下缀灯笼构件。
门围左右共8个图案单元并2个圆雕狮子构件(柱头)。单侧门围为曲尺形,上部窄,而下部略宽。两侧门围8个图案单元左右两两对应。左上和右上图案为“五子夺魁”;左中上图案自下而上,依次为:“平步青云”“连连高升”“平升三级”“童子观鱼”,右中上图案自下而上,依次为:“瓜瓞绵绵”“稚子折桂”“官运亨通”“竹报官升”;左中下和右中下图案为“衣锦还乡”;左下和右下图案分别为“百子舞狮”和“百子舞龙”。
其上共计雕刻人物164个,如此多的人物各具神形、衣帽鲜明,在11个不同单元的图案中,纷繁有序地一一罗列,尤显雕刻匠人的构思精妙与技艺高超。11个人物图案围绕金榜高中、加官进爵的寓意和主题展开,场景吉庆喧闹,寓意鲜明统一。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两件门围和楣板的雕刻,空间布局错落紧凑,人物形象丰富传神,纹饰主题吉庆多样,雕刻技艺高超精湛,是清代架子床门围及楣板十分珍贵的代表。
徐立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们收藏古玩艺术品,如果仅仅是放在家里,让它静静摆在那儿让我独自欣赏,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永远得不到充分展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把它捐赠给博物馆,真正起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表示,非常欢迎像徐立先生这种捐赠文物的义举,这既是一种值得倡导的爱国情怀,也是一份收藏家的责任担当。武汉博物馆将不负厚爱与信任,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尚炜 范江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