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新医院……2022年,洪山区把这些新福利带给你

大武汉客户端 2021-12-15 23:41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汪峥 通讯员李涛)城市规划有序落地,产业不断升级、民生福祉持续优化……12月15日,洪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洪山区区长严中兴代表洪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长江日报记者梳理报告发现,2022年,洪山区定下了这些目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50亿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一、聚焦大学之城建设 提高创新转化效率

全力支持湖北洪山实验室建设,健全新型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研究大楼一期工程,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理工大二期、三期孵化器、省出版城等载体,提速建设理工智谷创新街区。

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洪山英才等人才计划。力争新增留汉大学生超过2.5万人。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梯次架构。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健全孵化培育机制,为科技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聚焦建链强链补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中央创智区和南湖城市副中心,推进亮点片区改造及副中心规划落地。

优化青菱生态科技新城聚商环境,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基础设施,加大白沙洲大市场片区综合整治力度。

加快武汉智联创星中心、武大科技园、长江智谷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三宁集团、怡亚通、骆驼锂电等项目落地开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加快北港工业园二次改造步伐,启动长江三峡数字芯片研发中心、绿洲云网ICT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天辉产业园项目二期主体结构。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落实专项政策,提炼典型应用场景,引进示范项目,提速创建国家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三、聚焦“全生命周期”理念,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

有序推进两湖隧道、地铁12号线等重大项目征收拆迁,优化提升辖区骨干路网。攻坚推进丁字桥南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市政道路开工18条,完工17条。

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2万个。着眼于群众关注的热点区域,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建设5G规模组网,打造“一流电网”和智慧城区。

加快建设和平、梨园、张家湾、青菱等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源头解决排口混流问题。

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度,全面启动野湖综合整治、青菱湖、青菱河截污及水质提升等工程。

坚持绿化与美化并举,谋划湿地花城项目6个,启动10公里赏花绿道建设。

四、聚焦幸福洪山建设,持续加强民生保障

实施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迁,基本建成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等7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确保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

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开工建设中小学校9所、建成9所,增加学位1.2万个。落实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着力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2000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4个,全力强化住宅小区物业行业监管。建成4家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

五、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聚焦工程建设、涉企商事和民生服务领域,推出不少于100项“一事联办”服务。

打造“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主题式服务专区,围绕大学生落户、安居、创业、就业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导办联办服务。健全审管衔接机制,逐步推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在街道办结,让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加便捷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