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启“物业城市”新模式 “江汉城资”打包管理99个老旧小区

武汉晚报 2021-12-13 08:17

自治管理组组长熊汉运介绍着物业提前进驻后发生的变化。

小区内停车整齐有序。记者冷靖华 摄

12月7日,一家名为“江汉城资”的物业公司进驻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马新村小区。这是江汉区政府与万科物业“万物云城”探索的一种老旧小区社区综合治理、物业城市管理的新模式——“物业城市”。

“物业城市”来了

江汉城资总经理卢亮介绍,“江汉城资”将打包管理包括西马新村在内的99个老旧小区。这些老旧小区后期的内部服务与市政服务及片区资源运营,都将集中在“江汉城资”搭建的一个智慧平台上,以市场手段进行协调,政府将不用再重复投入人力物力。

2018年5月,万科物业“万物云城”在珠海横琴开启全国首个“物业城市”。此后,这种模式先后在全国30个城市推广复制,落地40多个项目,如雄安新区、成都高新区、厦门鼓浪屿等都有成功案例。

2020年7月,江汉区引入了万科物业“万物云城”首创的“物业城市”模式——围绕城市管理、市政养护、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进行一体化统筹运营,达到城市空间管理效率的提升,打造具有江汉特色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

同年9月,江汉区国资平台武汉金融街集团与“万物云城”,合资成立武汉市江汉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即“江汉城资”。

卢亮介绍,与之前的案例不同,“物业城市”在武汉的这次落地,是全国首次涉足老旧小区的后期管理。

“三分改,七分管”

“三分改、七分管,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要实现长效治理,才能巩固改造成果。”卢亮介绍,改造完成后的老旧小区,如果管理跟不上,居民还是不会满意。

居民代表黄曼红介绍,因西马新村是个30多年的老旧小区,原本并未规划停车位,车辆进来都是见缝插针胡乱停放,浪费很多停车空间,还时有矛盾发生。

“江汉城资”物业先期进场后,不仅帮着在改造中增加出120多个停车位,还在改造后通过科学划线又增加40多个停车位,极大地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题。

“原本,楼道和天台堆满垃圾,还影响出行。”小区自治管理组组长熊汉运说,物业早在三个月前就进入小区,与居民“培养”感情,拖杂物、清垃圾、铲“牛皮癣”、协调解决老旧改造的各项问题。“他们的辛苦付出,带来的小区变化,居民都看在眼里,有专业的物业服务真好。”

卢亮说,“江汉城资”构建“1+N”(一个智慧调度平台,多个管理部门,多项经营业务)新型政务管理格局,将打包管理的99个老旧小区提供专业物业服务,包括公共设施维修、公共区域绿化保洁、防控巡查等。

此外,“江汉城资”还将利用与街道打包协议中的市政环卫部分,清扫、清洗、清运车辆直接开进老旧小区进行保洁,街道安防巡查人员也直接进小区维持秩序。同时,利用小区公共用房成立一个街道“共享快修中心”,处理老旧小区有偿家政维修服务。

钱从哪里来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休闲广场边缘的公示栏上,张贴着物业服务费收费标准:“65(含)平方米及以下30元/月;65—85(含)平方米40元/月;85平方米以上50元/月。商铺物业服务费:1元/平方米/月。”以此计算,物业费最低为0.46元/平方米。

“小区之前没人管,简直乱了套,现在有人管就是好,收物业费我也支持。”年近90岁的居民鲁智学说。

低廉的物业管理费如何维持物业公司的运转?卢亮介绍,品牌物业进驻老旧小区,除了通过小区居民交物业费、停车费的“自我造血”机制外,还会通过资源整合、人力共享等智慧化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如物业服务站兼顾“中介门店”功能,成立街道“共享快修中心”承接有偿家政维修服务,及社区散落的市政停车运营、广告位运营、充电桩运营、快递寄存等低价有偿增值服务等。

卢亮介绍,“江汉城资”将通过“三个一点”老旧小区的长效运营财务模型,即政府出一点、百姓给一点、经营补一点。其中,政府财政经费占比约为40%,居民缴纳物业费占比约为40%,通过小区公共资源经营及有偿服务弥补物业费的不足,占比约为20%。

“这种新模式好,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比较复杂,专业物业公司的进驻,避免我们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去管理,居民满意度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社区服务也可持续发展。”三眼桥社区党委书记谢丽琴介绍。

记者冷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