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9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韩琪)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开讲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这些小实验涉及了哪些物理学知识?长江日报记者邀请了武钢三中物理竞赛教练彭军,为你解读“天宫课堂”上的那些知识点。
武钢三中物理竞赛教练彭军。 通讯员韩琪 摄
太空舱内处于“微重力环境”
彭军说,太空舱内所有物体包括太空舱本身,都在几乎同等强度的重力作用下运动,所有物体间不会有明显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太空舱内的物体相对太空舱是漂浮的,人的身体内也不会有明显相互挤压,因此感觉不到重力,太空舱内就如同没有重力一样处于微重力环境。
太空转身,要利用“角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是衡量转动的一个物理量,对一个物体来说,其各部分离轴越远或者转动越快,角动量就越大。”
彭军解释,飞行员本来不动,因此整体角动量为零。如果飞行员让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胳膊伸展开(远离转轴)顺时针转动,这样胳膊就会具有顺时针角动量,则胳膊以外的身体就逆时针转动维持整体的角动量保持为零。当飞行员本来就在转动时,若伸开手臂则身体的转动会变慢以维持角动量不变,若缩起手臂则身体的转动会变快以维持角动量不变。
压力总和为零,浮力就消失了
彭军说,在重力环境中,静止的流体由于从上往下堆积,导致越低的地方压强越大,于是处于流体内的物体,下部分所受的流体压强大于上部分,总的来说导致流体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总压力,这就是浮力。太空舱内为微重力环境,物体不存在向下堆积,上述流体内不同高度压强不同的现象不再存在,此时流体内的物体各部分受到流体的压强相等,压力总和为零,因此不再有浮力。
微弱的表面张力,在太空舱里被“放大”
“当液体与气体接触时,液体表层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会产生收缩趋势,这种力叫做表面张力,这种力使得液体露于气体的表面就好像有一层张紧的超薄表皮。”
彭军说,太空舱内为微重力环境,微弱的表面张力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得水的形状总是维持露于空气的表面积最小的状态,相同体积的形状球形表面积最小,所以太空舱内漂浮的水总是聚集成水球,附着于物体上的水膜也总是收缩成面积最小的形状。在表面张力的拉伸下,纸团也会迅速展开。
水聚集成水球,成为“水透镜”
彭军说,玻璃能够让光线偏折,把玻璃表面磨成球形做成透镜可以让物体成像。水球光学实验中,水也能够让光线偏折,当水聚集成水球时,它也成为了一个水透镜,此透镜也能让物体成像。对于一个较远的物体,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让光束会聚,在观察者一侧成倒立实像。当水球中有一个小气泡时,经过气泡的光实际上经过了4次折射,最终效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让光束发散,在物体一侧成正立虚像。
泡腾片释放二氧化碳,气泡遇阻凝聚
彭军解释,在泡腾片实验中,泡腾片置于水中,与水发生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泡。因为实验在微重力的太空舱中几乎没有重力也没有浮力,而且气泡在离开水球时会受到水的表面张力阻碍,因此所有的气泡会一直聚集在水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