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帮爸爸做腹膜透析 仔细询问护士阿姨术后禁忌 八岁男孩独自照顾 重病父亲住院手术

武汉晚报 2021-12-09 09:07

吴彦希酷爱看脑筋急转弯,也喜欢与护士姐姐们分享。

吴彦希在医院陪爸爸聊天解闷。

吴彦希帮爸爸做床边腹膜透析。

吴彦希帮爸爸做床边腹膜透析。

吴彦希为爸爸脱鞋。

8日上午11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外科住院部,8岁男孩吴彦希拿出透析液和透析管,熟练地给爸爸做腹膜透析。换上新的透析液,他一边给爸爸按摩双腿,一边陪他聊天:“今天要出院回家了,你快点好起来,陪我出去玩。”爸爸笑着答应了他。

这是吴彦希在病房陪护爸爸的第11天。8岁的孩子,还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是对8岁的吴彦希来说,他小小的身体已经是重病父亲的“小拐杖”,努力搀扶着父亲去与病魔格斗。

“他是我们医院年龄最小的陪护人员。虽然医院和科室给予了很多帮助,但孩子还是尽力自己照料父亲,又细心又乐观,让我们这些大人都佩服不已。”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外科护士长李璇说,勇敢的小彦希令医护人员很感动,大家都尽力协助孩子照料爸爸,希望也能让父子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带着爱意出院回家。

爸爸住院,8岁的他是唯一陪护人员

小彦希的爸爸吴坤,今年33岁,患尿毒症7年,做腹膜透析已有5年多时间。半年前,吴爸爸患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身体乏力、行走困难。他通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网上医院咨询,得知要先确诊再做手术。11月24日,父子俩从恩施来凤出发到武汉来看病,27日在中南医院甲乳外科看病,28日入院,等候安排手术。因为无力走动,入院手续全部是小彦希独自操办。

“坐大巴车到县城,再坐火车到武汉,又坐地铁来医院。路上,我负责冲泡面,和爸爸一起吃。”

“爸爸拄着拐杖,我拖着行李箱,箱子里有换洗衣服,还有爸爸做透析的工具和六七十斤透析液。”

“医生让爸爸住院,我就去帮爸爸办入院手续。不知道路怎么走,就问身边的叔叔阿姨。到窗口前,里面的阿姨说要什么资料,我就找给她。”

在小彦希的回忆里,陪爸爸来住院的过程很平常,也很顺利。他说,这是第一次来武汉,第一次独自替爸爸办住院,但“一点儿也不怕”。

而甲乳外科护士长李璇提及此事,十分心疼,不禁红了眼眶。她回忆,小彦希到护士站来办手续,看到孩子戴着“陪护人员”腕带,得知他是唯一陪护家属,在场医护人员都很惊讶。弄清楚父子俩的特殊情况,当晚护士群里就开了线上会:这么小的孩子独自陪父亲住院,太不容易了,要特别关照!

他陪爸爸住院,医护人员给他们“护航”

小彦希把陪护住院的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早晨起床后,照顾爸爸吃饭、擦脸,给爸爸更换透析液;上午陪爸爸做检查、打针,做透析;下午如果不需要治疗,小彦希就用轮椅推着爸爸在楼道里“兜风”,或是坐电梯到一楼逛小超市;晚上和临睡前,还要再给爸爸做两次透析。

“我们有空就去帮忙,但小彦希很坚强,总是坚持要亲自照顾爸爸。”李璇介绍,为了方便照顾,特意把父子俩安排到护士站对面的病房,给小彦希也安排了一个床位,方便他休息。得知小彦希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护士们自发给孩子带饭;需要到其他楼栋做检查,护士站就安排专人陪着父子俩,帮小彦希推轮椅;为减轻经济负担,还联系科室和手术室,设法节约医疗费用。

经过术前检查,12月2日下午,吴爸爸做了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术后还要继续做透析。在护士的协助下,小彦希一直陪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睡下,几个小时后又起床接着给爸爸做透析。尿毒症患者对饮食要求很严格,术后,吴爸爸想吃包子和稀饭,小彦希就到护士站咨询,问得很详细,问完还连声道谢。

最让医护人员感动的是,细心照顾爸爸的同时,小彦希依然保留了活泼乐观的天性,他会笑着和护士阿姨玩脑筋急转弯,也会捧着手机请大家看他打游戏。

“我们都是当妈的人,既感动又心疼,直把小彦希当成自家孩子。”李璇说,同事们给小彦希带来不少儿童读物,让他养成读书的习惯;看到小彦希过了12点还没睡,也会要求他按时睡觉。小彦希对护士阿姨们很依赖,挨“批评”后立马乖乖睡下。就这样,父子俩平安度过了12天住院时间。

“希望病好了,能陪他到河边走走”

8日是吴爸爸出院的日子。出发前,11时,到点做透析,小彦希将透析液放在专用温箱里加热,转身洗个手,透析液正好升温到37℃。接着,他拿出消毒好的双联管,熟练地连接到爸爸腹部的透析管,用一根管道放出体内废液,再通过另一根管道注入新的透析液。

等候时间里,小彦希坐在床尾给爸爸做腿部按摩,陪他聊天。小彦希希望爸爸早日康复,能带他出门旅游。吴爸爸则说,每天要做4次透析,不方便离家太远,只能在家门口的河边走一走。

“那你要多吃点饭,快点好起来啊。”小彦希说。

“孩子太小了,这些困难本不应该由他承受。”对于孩子的坚强和勇敢,吴爸爸无奈又欣慰。他告诉记者,自己生病这几年无法工作,每月自付医药费2000多元,全靠孩子的爷爷在外地打工养家。平时,小彦希在家也会给爸爸炒饭、做透析。这次来武汉看病,他不放心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就把他带来武汉。没想到身体实在太虚弱,到医院后,孩子反而把爸爸照顾得无微不至。

看到吴爸爸情绪低落,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经常陪他聊天,做“心理按摩”。经过鼓励,出院这天,吴爸爸情绪好转不少。他说:“孩子这么听话,一定会努力康复,争取能看到他长大!”

小彦希则拿起护士阿姨送他的玩偶牛,对着爸爸挥了挥:“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文/记者王春岚 李俊 通讯员高翔 李晗

图/记者胡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