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7日讯(记者李爱华)安装电动车识别禁入系统是“堵”,加建车棚、安装充电桩是“疏”,东西湖区金银湖街花城社区银湖御园小区疏堵结合,破解小区电动车停车充电难题。12月7日,武汉城市留言板“区区小事、满满幸福”系列活动第五场走进东西湖区金银湖街花城社区银湖御园小区,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及居民在线与网友互动,分享破解小区电动车管理的妙招。
22部电梯会“说话”,电动车进入轿厢电梯会罢工
银湖御园小区新建的电动车停车棚。记者杨涛 摄
花城社区银湖御园小区毗邻武汉园博园,现有居民867户。小区物业杨经理介绍,近年来,电瓶车渐渐成为小区居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方便出行的同时,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却困扰着不少居民,也由此引发了“飞线”充电、上楼充电乱象,既影响市容环境,又增加安全隐患。
2021年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严禁电动车上楼充电。今年8月份,为了杜绝电动车进楼入户,从源头上消除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协商后,在小区7栋高层居民楼22部电梯全面安装了电梯电动车识别禁入系统。
7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小区4栋2单元门口看到,电梯口施划有醒目的“电动车禁止上楼”警示语,电梯轿厢内安装有摄像头。小区业委会主任艾华东介绍,只要居民推着电动车进入轿厢,电梯内摄像头发现后电梯就会罢工,电梯门无法关闭,停在一楼;同时电梯语音播报“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将电动车推入电梯内”,物业监控室也会收到电梯报警信号,值班人员会及时赶到进行处理。
艾华东介绍,他们经过多番考察、研究,最终引进并安装了电动车识别禁入系统,如此一来便有效阻止了电动车随意上楼充电现象,安装费用从小区公共收益中支出。
下沉党员助力,加建车棚、安装充电桩
停车棚内的智能充电设施。记者杨涛 摄
电动车上楼充电的漏洞被“堵”住了,电动车的停放、充电问题就亟待解决。记者了解到,小区交房时,开发商在小区内建了一个电动车停车棚,2020年,一家充电桩企业在小区援建了3个充电车棚,但这几个车棚仍远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小区业委会主任艾华东称,经过初步统计,小区共有电动车370余辆,因停车车位不够,不少电动车停在小区单元门前,有的居民甚至将电动车停在了楼道内,影响楼道环境。
花城社区副书记陈秀珍说,为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多方协调努力,小区下沉党支部也主动参与进来,共同为小区加建电动车停车棚、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努力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下沉党支部书记涂建华说,下沉党员们捐款捐物,一些人义务参加劳动,为小区建起了3个电动车停车棚。
此外,小区物业在小区业委会支持下,利用小区公共收益资金,在小区内加建了两个电动车停车棚。
长江日报记者在小区6栋楼下看到,业主胡女士熟练地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到楼下的充电车棚内,将充电插头接入插座,扫描插座上方二维码,手机支付完成后即可充电。胡女士说,以前都把电动车推到楼上去充电,现在直接在楼下车棚里就能充电,既方便又安全。
据了解,目前银湖御园小区共有9个电动车停车棚,基本上可满足居民停车、充电的需求。
三方联动议事,共建幸福家园
电梯入口处“电动车禁止上楼”标识。记者李爱华 摄
电动车停放、充电,看似小事,其实事关居民安全大事。花城社区副书记陈秀珍表示,银湖御园小区在小区治理上坚持“三方联动议事”,社区党员群众活动室专门设有议事厅,小区居民有什么需求,小区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居民提出来后,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共同商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小区业委会主任艾华东说,以加建停车棚为例,停车棚建在哪里?小区一些居民意见不一,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将利益相关的居民集中开会,共同协商,最后进行表决,确定停车棚施工地点,停车棚施工进展顺利,至今年9月全部完工。
花城社区副书记陈秀珍表示,“三方联动议事”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落脚点,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解决居民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