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自主拍摄电影《朱英国》试映,为高校思政课打造新“教材”

大武汉客户端 2021-12-03 18:5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3日讯(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李琳)一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电影,勾勒出“水稻候鸟”朱英国院士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天下苍生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近日,由武汉大学创作拍摄的电影《朱英国》在该校试映。3日,影片主创人员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片目前已进入送审阶段,将成为该校创新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电影《朱英国》勘景照。武汉大学供图

电影《朱英国》是首部由武汉大学主创、武汉大学投资摄制、武汉大学师生主演、武汉大学完全掌握知识产权的影片。片中选取朱英国院士成长与奋斗的20年经历,以历史和当代两条线索相交织,两种影调相呼应,通过复调叙事和多重人物视角,讲述了朱英国从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传奇故事。

电影《朱英国》剧照。武汉大学供图

盛夏酷暑时节,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记载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像候鸟一样追着太阳和高温季节种水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影片通过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再现了朱英国矢志报国、心怀天下的赤子情怀,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以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万荣是《朱英国》的导演。据他介绍,该片拍摄历时两年完成,试映片时长96分钟左右。片中有大量场景呈现武汉大学校园之美,剧组还赴罗田、襄阳、海南等多地拍摄取景。该片剧本历经11次修改,片中至少有3次出现朱英国院士在家乡田埂上散步的场景,彭万荣说:“这些镜头就是在呈现朱院士一生扎根土地,为国家、为科研、为学生的‘纯粹’。”

电影《朱英国》拍摄场景。武汉大学供图

该校艺术学院教师杨诚是电影中朱英国的扮演者。出自朱英国院士的多段台词,令他感触颇深,例如“我有我的使命,你有你的使命,要一代一代人传下去。”“杂交水稻的希望和未来,永远在年轻人身上。”杨诚回忆说,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朱英国在海南做育种试验时,一位学生在出国留学前来告别。“我跟着我的老师拍戏,演的是朱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勉励,很能真切感受到,默默奉献、沉心科研的精神在一代代传承下去。”

试映结束后,有看过该片的师生说:“这就是我们接触过的,真实的朱老师。”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表示,朱英国的奋斗历程,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感召意义。拍摄电影《朱英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师生读懂典型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师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新时代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