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房”办证不再难 武昌一还建小区1100户居民拿到“红本本”

武汉晚报 2021-11-24 09:55

工作人员上门登记办证。记者何晓刚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雷衎 通讯员胡欢)近日,武昌区城中村改造还建项目办证领导小组工作人员钱雨佳,又一次拨通了群建星城小区63岁居民范翰英的电话,回访她家房子的办证情况。“早就办好了!”电话那头,她高兴地说。

范翰英所居住的小区之前是一个城中村——姚家岭村。2011年,片区启动改造,为了加快还建房施工进度,建设单位采取了“未批先建”的做法。

2018年,范翰英住进了新房,可是去不动产窗口咨询办证时,发现不符合办证条件:缺少房屋建设审批和房屋验收手续。小区里一共1300多户居民不能办理不动产权证,大家都非常着急。

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推动像姚家岭村还建房类似的项目办证工作,武汉市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2019年,武汉出台《关于妥善解决全市“城中村”改造还建房项目规划建设手续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打通了办证渠道,为“问题房”办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还成立了规划、建设、房管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

一年后,武汉又出台了《武汉市历史遗留“问题房”的办证工作程序》,为各部门为“问题房”办证指明了方向。

“有了‘定心丸’,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底气。”去年7月份,武昌区各个部门行动起来,补齐小区办证所需的材料。区建设局负责对房屋消防安全、建筑质量进行认定,出具《消防安全现场检查服务函》及《建筑质量认定函》;区规划局检查房屋是否侵占规划“五线”;区房管局测量每一户的面积,给出房产测绘报告。

最难的还是挨家挨户登记信息,建立还建户明细表。钱雨佳介绍,一些房子的面积超出原定还建面积,有些又存在2到3次的转移,产权关系很复杂。“困难多,但是总是有解决的办法。”武昌区制定了《办证操作指引》,为认定办证对象、税费缴纳立下了标准。

在多部门的努力下,多年的“问题房”办证难题终于解决。考虑到小区内老人比较多,区规划分局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还十多次上门服务,把窗口前移到小区内,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

现在,小区1100多户居民申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都已经拿到了“红本本”。据了解,今年以来,武汉市已完成32.7万套历史遗留“问题房”的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