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茗山:昔日烟花老板废弃厂房绘就生态蓝图

2021-11-24 08:24

庄园航拍.jpg

庄园航拍。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文澜)废弃的烟花生产厂房,经过升级改造,将变身为魅力庄园;农业观光园、奇石文化园、民俗文化园,占地数千亩的庄园特色鲜明;与烟花爆竹生产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板,主动转型,一头扎进生态旅游产业中。“端上生态饭碗,开创绿色事业。”这位曾经的烟花制造者,如今绿色梦的追逐者柯华锋说。

千亩文化园拔地而起

庄园已经初具规模.jpg.jpg

庄园已经初具规模。通讯员 供图

白墙黛瓦、高耸的马头墙、如燕子展翅般翘起的檐角、形态各异的奇石……20日,笔者走进位于大冶市茗山乡的景鼎庄园,一片气势恢宏的徽派建筑群映入眼帘。

谁也想不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废弃的烟花生产厂房。

“我们将这里打造成湖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庄园。”湖北景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华锋说。

据介绍,整个庄园规划面积6800亩,分为生态农业观光、奇石文化、民俗文化、青少年研学、国防教育、休闲康养等4大版块,将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奇石文化园、民俗文化园、儿童水上乐园、大冶名人馆等6个主题园区。

在一栋体积庞大的空房子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一座仿古门楼高高耸立。

“这里原来全部都是废弃的厂房和车间。”该公司发展顾问甘泉介绍,这里原来是工厂最大的一个仓库,将被改造成庄园综合服务中心,集餐饮、会议、演出等功能于一体,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就餐、聚会,庄园将为游客提供生态采摘、休闲观光、住宿餐饮一站式服务。

庄园2019年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元旦一期开启试运营。

烟花老板的转型之旅

建设中的主题书院.jpg

建设中的主题书院。通讯员 供图

茗山乡曾是有名的“花炮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一位村民从浏阳学艺,将烟花爆竹生产技术带回家乡,从家庭小作坊到企业化生产,茗山烟花爆竹产业不断发展。

高峰时,当地聚集了14家烟花爆竹企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隐患。2015年开始,大冶市引导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逐步关停退出。

柯华锋曾任大冶市烟花爆竹商会会长,在茗山当地拥有一家规模最大的烟花生产企业,企业占地500亩,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我与烟花行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一下子退出,心里还真是有些不舍。”

曾经的喧闹渐渐远去,热闹的厂房变得空无一人。有的同行,远赴浏阳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经过多番思虑,柯华锋决定投身文化旅游产业,将烟花厂改成休闲庄园。2019年,改造工程启动,曾经闲置废弃的厂房,悄然变身为一栋栋古香古色徽派建筑。

“烟花燃放,原来带来一定的污染,我要从污染制造者变成绿色呵护者。”柯华峰心中燃起了一个文化梦、绿色梦。

在生态种植版块,他们流转土地4000亩,先后引进了12个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如今,来自台湾的白薯、海南的紫薯、山东寿光的红心薯先后在这里安家落户。今年,庄园内的生态稻米产量达到了12万斤。

一个宏大的蓝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整个庄园计划投资4亿元。未来,一个集旅游休闲、生态种植、农业体验、青少年研学、国防教育等为一体的特色园区将拔地而起。

柯华锋和他收藏的观赏石.jpg.jpg

柯华锋和他收藏的观赏石。通讯员 供图

魅力庄园呼之欲出

“我们将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打造研学基地。”站在一栋四合院造型的院子前,柯华锋语带自豪。

门口处,从外地收购而来石门甲、石凳,纹饰古朴厚重,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这里原来是闲置的生产车间,如今被改造了6座主题院落,取名“文源院”“文润院”等,颇具文化气息。

“通过近距离触摸一件件古代农具、古代家具和生活用具,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了解。”柯华锋还从全国各地收购了数千件农耕工具、民俗物品,这里将被重点打造成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学研学基地。

漫步园内,体型巨大、形态各异的观赏石摆放在各处,有的似卧龙、有的似奔虎,引人入胜。“这里有雷公石、太湖石、灵璧石等各类观赏石,将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奇石园。”柯华峰说,庄园最重的一块观赏石,重达86吨,庄园里各类观赏石达11万吨。

“走生态路,干绿色事业,打造特色园、主题园,让村民能端上新饭碗,也让自己有一条新的发展路可以走。”对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58岁的柯华峰信心满满。柯华峰准备用6年时间,将这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主题庄园。全部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预计年产值达8000万元。

工人正在园内施工.jpg.jpg

工人正在园内施工。通讯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