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张劲
眼下,正是小黄姜收获季节,受市场行情影响,英山小黄姜出现滞销卖难的现象,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为解姜农的燃眉之急,省农业农村厅于11月18日召开产销对接会,省直对口帮扶单位、高等院校、武汉大型商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起研究帮扶措施,化解销售难题。
英山杨柳湾镇土门河片区,是全县唯一的小黄姜主产区。
2020年,安徽一种植大户首次在土门河一带流转土地,种植小黄姜254亩,当地群众跟种80亩。该地的小黄姜质细纤小、辣味充足,平均亩产5600斤。安徽批发商开着车到田里收购,每公斤4.2-4.5元,很快销完。姜农一算,除去成本,纯收入约2万元。眼看行情不错,当地群众收回租地自己种。今年,全镇小黄姜种植区域扩大到10个村,面积达430亩,总产量达160万斤。
小黄姜丰收,但价格却断崖式下降。“刚开始本地商家收购是每公斤2.4元,后来安徽商家出价每公斤2元。”姜农朱昌奇称,大半年的辛劳,谁也不想付诸东流。目前,英山已销售小黄姜95万斤,还有65万斤待销。
各方闻讯而动。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予以关注,省蔬菜办在全省蔬菜产销对接群中发布信息,组织采购商帮助英山销售生姜。11月18日,组织产销对接会,搭建供需平台。
武商量贩、中百仓储、中商平价立刻派采购人员前往英山,进行实地考察。中商平价采购的1万斤小黄姜已进入物流程序,抵汉即上架销售;中百仓储蔬菜采购部表示“认领”4万至6万斤;武商量贩表示即将开通绿色通道,将小黄姜引入各大门店,下一步将与英山开展长期合作。
白沙洲大市场向56名卖姜经营户发布英山小黄姜信息,请经营户积极采购。四季美批发市场组织四五家经营户,与杨柳湾镇的姜农对接。
以直省机关工委为首的对口帮扶英山县的各单位、高校、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
“借助一次直播带货、一次爱心采购,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在市场面前,更需要可以长期应对风险的‘法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说。
肖长惜表示,农业不仅是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还涉及保险、物流、设施、品牌、市场等诸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的“最初一公里”到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产前、产中、产后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增产不增收。破解农产品销售难,要着眼于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未雨绸缪,科学布局,建立机制,贯穿“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精深加工,才是长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