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铁路优势 在建成支点上勇当先行者

湖北日报 2021-11-18 09:39

霞映汉口动车所。 (彭琦 摄)

武汉客运段工作人员细心服务旅客。(李宜蓉 摄)

武汉动车段地勤机械师保养动车。(王琪 摄)

动车掠过黄鹤楼。 (彭琦 摄)

万箭齐发——动车组在武汉动车段整装待发。(肖艺九 摄)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点。处于全国路网中心,与我国高速公路网重要的中部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系统构成一体,在我国现代化交通综合体系中,联通东西部,承接南北方,战略方位十分重要。

不忘建党百年路,开启奋进新征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武铁十万干部职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展示新作为,努力为畅通湖北省区域经济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找准武铁历史发展方位。找的准,就可以实现“紧靠长江好饮水”,找的不准,就有可能“大江堤外无水喝”。为了找准自己历史发展方位,武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上担当铁路先行历史使命;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中汇聚力量,作出铁路贡献;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主动“接轨”先行。

为此,武铁深入实施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支点、筑牢服务区域发展基点、打造全国路网枢纽节点的“企业三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党建引领、路网现代化、安全体系建设、高铁运营综合体系创建、提质创效、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教兴局、文化强局“八大工程”,切实把党建引领作为牵头总抓的首要工程来建设,统筹把握和推进路网建设是基础,安全稳定是前提,高铁运营是关键,提质创效是中心任务,企业治理现代化是改革方向,科教是支撑,文化是动能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用高远思维激发主动作为,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支点。“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铁身在其中。在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武铁加快推进沿江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优化沿江铁路运输产品布局,大力发展铁水联运、铁海联运,开好沿江班列;在积极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方面,立足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四个定位”,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行;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内陆省份国际班列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加强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对接,发挥铁路战略通道作用。在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的部署,发挥绿色低碳环保运输优势,主动承接公路、水运转移运量,扩大铁路在全社会运输市场的份额,同时深入推进铁路自身的节能减排降噪工作,打造绿色铁路。在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科学有序推进覆盖农村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补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等地区客货运服务设施,不断拓展运输产品,开行好麻城至九江、麻城至淮滨、信阳至固始的3趟公益性慢火车,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促进乡村振兴。

以“向度突围”激活发展空间,筑牢服务区域发展基点。从“单向度”发展的模式中突围出来,跳出铁路看铁路,把握自身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抓好用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机遇新优势,把服务区域发展的基点选准筑牢。在客运服务方面,积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至周边城市“半小时交通圈”,至“中三角”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圈“4小时交通圈”;不断优化开行好云贵川渝、海峡西岸、西北地区、东三省客运列车;重点打造京津、沪杭、广深方向高质量直通列车;升级普速旅客列车设施配置,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人民群众美好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立足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围绕“海进江”“水转铁”“公转铁”,大力开发和发展沿江港口的铁水联运;推动优化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敞顶箱运输,依据市场需求开发隔热箱、冷藏箱等运输;发挥武汉路网枢纽和车流集结优势,扩大中欧班列(武汉)影响;开行好货运“天天班”,既提高服务品质,常态开行到广州、成都、大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宁波等地的10趟货运班列;拓展高铁快运班列和“极速达”网络,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营商效率优化服务。

把“高效畅通”作为铁的担当,打造全国路网枢纽节点。在畅通高铁网方面,建好、管好、用好高铁网。特别是要兑现重点项目按阶段目标推进,持续完善武汉“米字形、十通向”高铁枢纽网,力争安(庆)九(江)铁路、黄(梅)黄(冈)高铁年底前后通车,加快推进郑(州)万(州)高铁及宜昌联络线、西(安)十(堰)高铁建设,争取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开工,力争将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呼南高铁襄阳至常德段、武汉至南昌高铁、武汉至贵阳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尽早开工建设。确保高铁营业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充分发挥铁路战略支点作用。在发挥普铁网作用方面,随着普速干线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优化完善普速铁路客货设施布局,充分发挥武汉北、襄阳北两大路网性编组站功能作用,系统提升管内焦柳、浩吉、襄渝、汉丹等“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货运主通道能力,服务保障能源安全;在贯通长江黄金通道方面,充分利用长江在湖北境内岸线达到1000多公里的条件,统筹推进沿江高铁和铁路货运通道能力建设,构建“经济带内畅通、南北辐射通达”的沿江铁路运输格局,使中部铁路网更好地发挥连接东西部主要经济区的通道作用。

武铁人在奋斗实践中,自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发扬“二七”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提高政治站位方面,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进一步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紧盯问题整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加强新时代铁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补齐短板,改进工作,优质服务,让武铁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社会,让旅客货主、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湖北各地看铁路

恩施州铁路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宜万铁路开通以来,极大方便了土苗儿女的出行,拉来了一批批游客,成为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路,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硒土豆等一批批山货“坐着”火车出山,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恩施州文旅局党组书记刘俐萍说,宜万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恩施旅游呈几何级增长,开创出了生态文化旅游“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崭新局面。恩施州旅游上线铁路12306网站后,以铁路大数据为基础,对即将抵达恩施的旅客,高精度全覆盖地推广传播。在为旅游提供优质和精准服务选择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恩施州旅游的知名度,实现双赢。

襄阳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襄阳拥有位居全国第二的铁路网特大型编组站襄阳北站。焦柳、汉丹、襄渝普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入川的重要一站。目前在建的武汉到西安、郑州到万州高铁在襄阳东站交汇,加上合肥到安康高铁,襄阳成为三线交汇的高速铁路枢纽。货运专列、铁海联运、江海联运正重塑“七省通衢”“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的辉煌,让襄阳搭建起了对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

十堰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龚百林说,汉十高铁开通后,十堰实现了与武汉、襄阳、随州、西安等高铁沿线城市的沟通对接,让十堰快速融入“武汉城市圈”和“襄十随神城市群”,打破了地区行业壁垒,便于开展旅游票务、人员转接等多方面的合作,形成高铁旅游经济链,十堰真正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麻城市文旅局产业发展股负责人郭桂枝介绍,高铁带活了麻城旅游产业,助推了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于高铁安全快捷,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来麻城旅游,古镇游、乡村游、周末游等旅游项目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高铁极大地促进老区麻城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每年有大量游客乘坐高铁到麻城赏花,仅2019年,乘坐高铁赏花专列到达麻城的旅客就有近2万人次,成为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