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是全球的“肺癌关注月”,而11月17日则是“国际肺癌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双双高居“恶人榜”榜首: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大约457万,其中肺癌病例数大约82万,肺癌死亡人数高达71万。这意味着:每100个患癌的国人中,就有18个人是肺癌,每100个因癌症夺走生命的人中,就有23人是肺癌所致。
昨天,“为什么多数女性患者不抽烟也会得肺癌”“被动吸烟的伤害有多大”,这2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厨房油烟已成为
中国女性肺癌高发的元凶
一提到肺癌,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只要我不抽烟就没事!”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肺癌死亡180万例,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一。2020年,我国有71万人死于肺癌——相当于平均每45秒就有一个生命因肺癌而消逝。
据统计,我国男性吸烟率高达52.1%,而女性则为2.7%。控烟对于男性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显著改善,而在女性总体数据来看,未能产生明显影响。然而,即使吸烟率低,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究竟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厨房油烟有关。而油烟作为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都不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
一日三餐,安享四季,这是很多人眼中的幸福生活。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为家人烹制美食的幸福,也很可能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近年来,关于油烟致癌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相关研究研究表明,高温烹饪时会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强致癌物苯并芘的烟雾,让室内PM2.5飙升,长期吸入这种油烟会使患肺癌危险增加2-3倍,且皮肤更容易衰老长斑。
我国一项长达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其中32%的人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
此外,动物实验显示,菜籽油、豆油加热到270℃-280℃时会产生油雾凝聚物,可导致细胞染色体损伤,这一点被认为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可以说,厨房油烟已经成为中国女性肺癌高发的元凶。
钟南山院士呼吁
厨房通风环境没有足够重视
做饭时,肯定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即便是经过吸油烟机的处理,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由于油烟中含有约200多种有害物质,它也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在今年11月的“全球肺癌关注月”期间,钟南山院士呼吁:“长久以来,除了烟草、二手烟以外,室内的通风环境,特别是厨房里的通风环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做饭的时候厨房的PM2.5平均浓度,有时候会升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清华大学课题攻关小组的研究也证实了钟南山院士的观点,烹饪和吸烟均是居住环境颗粒物主要的室内来源。其中,烹饪的占比甚至达到70%以上。另有研究显示,在通风状态不佳的厨房环境中,高温油炸等烹调方式可以使PM2.5浓度高达800ug/m3,相当于一支香烟的污染水平。
特别是油烟中含有大约300种有害物质,由于厨房油烟中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诱发DNA突变的能力,尽管机体具有突变修复能力,但长期、大剂量的油烟接触必然会导致损害积累,DNA突变几率增加,细胞出现异常增殖,最终造成肺癌发生。临床数据也发现,在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长期接触厨房油烟。
生命存在于呼吸之间。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约10立方米空气,相当于13公斤的重量。可以想象,空气质量的好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之大,而肺癌正是其最恶劣的后果。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三餐烹饪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两三个小时,厨房油烟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劲平教授与团队在临床当中发现,不同的人可能得不同种类的肺癌,致病因素也有所不同。“吸烟的男性较多,多确诊肺鳞癌或者是小细胞肺癌,而不吸烟的女性发现肺腺癌会比较多。”随着地域、病理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潜藏的致病因素逐渐浮出水面。
远离健康“杀手”
守护家庭健康呼吸的安全线
杜绝厨房油烟危害是一场关系到国民健康的社会行动,这首先需要社会安全意识的一次大升级。
对此,钟南山院士最新发声:“作为一个胸肺科的医生,我希望从呼吸健康开始。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家庭呼吸健康公约》,加强室内空气的洁净措施,守护家庭健康呼吸的安全线”。
从内容来看,该公约对于室内空气安全特别是厨房空气污染,提供了更加实用的多方面建议,主要包括:
1.对室内吸烟说不,严控一手烟,拒绝二手烟;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3.少炒煎炸,多蒸煮,主动减少厨房油烟产生;
4.烹饪全程开启吸油烟机,直至结束烹饪后5-15分钟;
5.合理增加室内绿植,吸附有害物质,净化居室环境。
除了禁烟、通风、绿植净化等措施外,还特别提出了“少炒煎炸、多蒸煮”以及“吸油烟机的具体使用建议”。
从室外污染到室内污染,从雾霾、香烟到厨房油烟,这份倡议的热议进一步凸显出公众健康意识的全面进步。特别在国际肺癌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这份让健康回归厨房的幸福约定,能够为更多人的家庭生活增加一份特殊而温馨的提示与保护。
【相关】
早期肺癌,有这些症状
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然可达80%-90%,但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不足5%。因此,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肺癌的早期症状极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往往发现之时已是晚期,但也有一些须高度警惕的症状。
咳嗽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常为刺激性剧烈干咳,呈金属鸣音。
咳嗽若无明确的感染灶,且经治疗不改善时,就要考虑肺癌的可能性。
其次是咳痰,痰液中会时常出现一些血丝(痰中带血),呈现间歇性或间断性的出现。
再次,呼吸受阻,胸部疼痛以及声音嘶哑都是肺癌的常见表现。
除此之外,肺癌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如不明原因的疲乏、体重减轻等,晚期转移至骨骼,头颅时会产生骨痛及头痛。
预防肺癌,请你这样做
坚决戒烟: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诱因,若没有烟草,肺癌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癌症。清理身边的烟草产品和吸烟工具一一不要留后路!烟瘾强烈时,可以喝水、吃零食,让手和嘴忙起来。延迟吸烟,想吸烟时,告诉自己等10分钟。重复深呼吸,也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室内环保:远离二手烟。炒菜时使用吸油烟机,并定期清理。多给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地下室或不通风的室内。选用大理石、花岗岩和陶瓷等室内装潢材料时,尽量选择合格产品。
正确饮食:改善烹饪方法,减少高温炸炒。多吃水果。春秋李节,天气干燥,每天要1500-2000毫升水。
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减轻生活压力等。同时注意饮食均衡,日常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更好地抵御病毒侵袭。
定期筛查:55岁-74岁;烟龄大于30包年(比如:每天3包抽10年,每天2包抽15年,每天1包抽30年);正在吸烟或戒烟不到15年。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人,建议每年一次低剂量胸部CT,进行筛查。
综合新华社、《广州日报》、《民生周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