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升在门诊内给患者量血压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曼英 通讯员 李菡 陈舒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病是人类健康最致命的杀手。上一秒谈笑风生,下一秒危机四伏,是心脏病患者的常态,而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垂危的心脏病患者,则是心血管内科医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今年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入行的第30个年头,与时间赛跑早就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由湖北省卫健委指导、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主办的“2021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后,不少读者致电本报推荐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内科主任李东升。“李主任喜欢和时间较劲,但正是这种较劲,才帮助我们跑赢了死神,让我们的生活工作重新回到正轨。”患者陈先生说。
3个胸痛群全设铃声和震动提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而突发急性心梗后,黄金救治时间仅2小时。为更快捷呵护居民心脏健康,李东升建立了3个微信群,他和同事24小时在线,随时响应群里的“会诊”需求。
李东升是3个微信群的群主,群内除了心内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同事外,还有医院附近的23家社区医疗机构192名社区医生。通过微信群,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搭建起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为突发心梗的居民提供快速救治。
为确保及时响应,李东升和心内科的同事排班,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在微信群里,只要有社区医生咨询,就快速帮助判断病情,基本上每个月在微信群内“会诊”五六十次。
李东升告诉记者,他有很多微信群都设置了免打扰,但3个胸痛群有铃声和震动提醒,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有医生在群内发声,他和同事就会现身回应。“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他半开玩笑地说:“生命最重要,心脏病哪里能耽误?做医生就别想着睡好觉。”
2017年,家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患者陈先生(化姓)出现胸痛、盗汗等症状后,第一时间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就诊。由于这家校医院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区域协同救治联盟成员,陈先生做完心电图后,校医院的医生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李东升,并将心电图上传到微信群,李东升很快判断是急性心梗,在组织120转诊的同时,提前开辟了绿色通道,将导管室空出来,他和团队则等在医院大门,第一时间将陈先生送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从陈先生进医院到确诊急性心梗,再到安支架、开通血管,全程仅用时15分钟。基于这样的救治速度,陈先生出院后恢复得非常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生活工作双双回归正轨。
危急关头他选择治病救人优先
许先生是一名外卖小哥,也是三口之家的顶梁柱。去年夏天,他下班回员工宿舍后出现胸闷。他以为是天气热加上工作强度大导致,想着休息一下就能缓解。不料,躺下休息后,他的症状不仅未减轻,还越来越重。宿舍内同事觉得不对劲,赶紧将他送往附近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接诊后,确诊他出现急性心梗。
在无人交费、没有家属签字的情况下,李东升和团队第一时间开通急诊通道手术,顺利开通闭塞的血管,许先生转危为安。感激之余,许先生的家属很快进行了缴费。
“心梗发生后的120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若错过了,轻者致残,重者丧命,心内科医生要有自己的担当,治病救人是第一位。”李东升说,心梗是急症,不少患者来院时与许先生的情况类似,如果纠结缴费,就会错失救治时机。
从统计数据来看,李东升团队优先救治的患者,绝大多数在救治后都自觉缴费,只有少数获救后逃费。对此,李东升很坦然:“我相信,有良心的患者还是绝大多数,既然选择了生命优先,就要承担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