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1月16日报道: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所以城市为名的高校——上海大学。学校师生以参与社会改革为己任,高举革命大旗,是一所真正的“红色学府”,“北有五四(运动)的北大,南有五卅(运动)的上大”的赞誉流传至今。11月15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纪录片《红色学府——上海大学(1922-1927)》正式宣布开机。
《红色学府》海报
开机仪式现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22年,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管理不善引发学潮,学生要求改组。在多方努力下,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出任校长,邵力子担任副校长,改校名为“上海大学”。
当时的上海大学校舍
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与上海大学渊源深厚。自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后,他不仅先后4次到校发表演讲,也是他向于右任校长推荐了邓中夏,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人到校任教。当时的上海大学广揽人才,后来成为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著名作家沈雁冰、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丰子恺等一大批学者志士也都入校投身教育事业。此外,章太炎、胡适、郭沫若、戴季陶等进步人士也纷纷来校发表他们的思想见解,激荡着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参与社会变革。
李大钊先生
在开机仪式上,李大钊先生之孙、“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恽代英烈士孙女恽梅,孔另境之女孔明珠等革命先烈后人到场出席,并接受了《红色学府》摄制组代表赠送的纪念品——一枚“不忘初心琉璃印章”。作品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周旭飞特别设计,印章侧面为渔阳里石库门、中共一大会址门及上海大学校门。李宏塔还将亲笔题写的纪录片片名《红色学府》赠予学校永久保存,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接受捐赠。
赠送纪念品
据悉,纪录片《红色学府》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纪录片中心承制,由历史类纪录片团队——冯迪玮、谢申照工作室打造,首次用三个篇章总计六集,展示上海大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历史,明年将在上海东方卫视和纪录片频道同步播出。拍摄中,摄制组将深入实地采访调研,进一步挖掘中共早期党史材料和上海大学校史,用丰富的细节、创新的形式,向当代年轻人讲述一百年前优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红色故事。活动现场播放了《红色学府》先导片。
李宏塔分享家风故事
98年前,在上海大学的讲堂里,李大钊先生曾寄语青年学子:“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开机仪式后,李宏塔做《李大钊清廉家风代代传》专题报告。他深情讲述了“祖父的遗产仅1块大洋”“父亲拒绝调新房”“我与自行车的不解之缘”三个家风故事,回顾了李大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特别讲述了自己作为革命后代,与父亲李葆华、祖父李大钊三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心为民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