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童画”小画家漫游黄鹤楼,画出白云黄鹤我家乡

大武汉客户端 2021-11-15 07:4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范雅琴)认识一座楼,爱上一座城。11月14日下午,兴业银行杯·长江日报“最美童画”组织小画家在黄鹤楼开展“白云黄鹤是我乡”研学课程。小画家们沉浸式游黄鹤楼,欣赏清雅绝尘的实景演出《清风弄墨》,在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立讲解下了解黄鹤楼壁画的艺术美感,并在黄鹤楼前写生作画,创作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黄鹤楼绘画作品。

“最美童画”小画家在鹅池边欣赏实景演出《清风弄墨》。记者范雅琴 摄

沉浸式游黄鹤楼,欣赏壁画的艺术美感

14日下午,长江日报“最美童画”的小画家们一走进黄鹤楼南门,就听到悠扬婉转的笛声,定睛一看,鹅池边正在上演《鹤舞长河》实景演出之一《清风弄墨》。身着不同颜色清代仕女服的舞者在桥上吹笛,在亭下弹奏古筝,在池边起舞。小画家们在鹅池边一字排开,聚精会神地聆听礼乐,感受“活化”的古楼,体验动态的文化。

在感受黄鹤楼的清雅绝尘后,小画家们一同移步黄鹤楼主楼。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立以《壁画里的千年长江文明》为题,带领小画家从一楼参观到五楼,她从长江文明讲到黄鹤楼的建筑历史与文化属性,并就黄鹤楼中的壁画进行详细介绍。一楼的《白云黄鹤》是彩釉陶板画,出自“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周令钊之手,他独具一格的艺术样式:含蓄不张扬,典雅而宁静;二楼居于正中的是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两侧分别是中央美院艺委会委员、壁画系教授孙景波的壁画《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他用“不同屏风”间展示故事的构图手法去表现壁画的故事情节;三楼《人文荟萃》壁画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华其敏创作,由三幅相连的“绣像画”组成,描绘了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的潇洒风姿……以及五楼的《江天浩瀚》壁画,该作品由十幅图组成,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楼家本所作,该作品集壮美与优美于一体,沿着万里长江脉络充分展示了浪漫的楚文明和悠久的黄鹤楼文化,极富意境。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立在黄鹤楼内讲解壁画的艺术美感。记者范雅琴 摄

黄鹤楼前写生作画,风格各异的“黄鹤楼”跃然纸上

欣赏多幅佳作的小画家们透过壁画,对黄鹤楼的历史,以及湖北武汉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纷纷拿出画笔,在专业绘画教师万月的指导下,在黄鹤楼前描绘他们眼中的黄鹤楼。记者只见有的小画家从黄鹤楼的楼顶开始由上至下构图,有的则从黄鹤楼脚下由下往上作画。他们有的专注于题匾的设计,有的注重飞檐的线条,有的看中体现对称美。一会功夫,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在王伊曼的笔下,黄鹤楼“可可爱爱”,不仅受市民游客的欢迎,还吸引来了小鸟,充满童趣;在姚承禹的笔下,黄鹤楼翘角飞檐,每一层都相似,但又各具特色,极具美感;在朱梦欣的笔下,黄鹤楼线条分明,富有对称美;在刘梓睿的笔下,黄鹤楼好似模型,既多边又立体。

“最美童画”不断升级,参赛选手是“城市记录者”

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陪伴,研学的现场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不是第一次来黄鹤楼的王欣然说:“这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去了解黄鹤楼。室外的演出、室内的讲解,景点与韵味的自然融合,这种沉浸式的教学在体会到景之美、人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时,还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菲卡思美术教师娄静表示,写生能提升少年儿童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建筑、对城市的了解,从而建立情感的连接,触发孩子去创作,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造型能力。

“最美童画”少儿美术大赛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创建,凭借现场作画的比赛形式,豪华的导师阵容、大师课、户外写生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武汉最具影响力的少儿美术赛事品牌。参加“最美童画”的小画家们也已成为“城市的记录者”。目前,武汉正在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最美童画”第八季决赛也将与之相结合,以《这就是武汉》为题,用童画展示武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