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11月12日讯 沥青摊铺施工,却不见放样、打桩、挂线或架设平衡梁等操作。11月11日,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中建二局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工地,项目部运用3D技术铺设高速及极限性能测试区路面,既减少了人员投入和材料浪费,又提高了摊铺精度。
当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2台摊铺机、3台压路机和15名工人正进行路面铺筑作业。每台摊铺机后面跟着一个手持人工GPS检测、核对数据的技术人员,摊铺机缓缓前行,将经过拌和的沥青均匀摊铺在路面上。
施工人员用3D技术摊铺沥青。见习记者丁傲岸 摄
“传统摊铺变3D摊铺,只需在传统摊铺机上加装一套新型找平系统。”中建二局该项目工程部经理张祖淦介绍,这个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三维建模软件、车载控制系统、高精度自动跟踪全站仪和表面检查系统。
摊铺前,系统根据设计标高数据形成3D模型。摊铺机行进过程中,系统将采集的路面实时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产生相应的高程修正信息传递给摊铺机控制系统,指导摊铺机精确投放用料。
张祖淦表示,采用3D摊铺,只需3人完成全站仪换站、实时数据检测、摊铺机系统控制等工作,实现无桩化施工。而传统摊铺则至少需要8人进行全站仪里程放样、水准测量及检测、打桩和挂线,以及现场指挥。在人员效率及工作强度上,两者差别明显,同时参与人员越多,现场越复杂,带来的误差也越多。
3D技术铺路航拍。通讯员徐容 供图
“以后在高速及极限性能测试区,测试车辆会以300公里/小时的极限速度行驶,即使细微的颠簸都会对车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路面平整精度。3D摊铺可实现路面每4米范围内的高差不超过2毫米。”张祖淦补充道。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是国内七大智能网联测试基地之一,建设内容包含十大场景测试区和四大实验室群。目前,高速及极限性能、高架匝道、城市交通场景等测试区正同步施工,力争今年年底大部分测试区达到试运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