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6日上海讯(特派记者张珺 通讯员罗应尧)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4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博会上的湖北展区。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11月5日,湖北综合形象展亮相上海进博会。108平方米展台中央面积最大的展品就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珞珈一号01星卫星模型。
进博会上的湖北展区。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办副主任姚远博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是武汉航空航天产业首次参展进博会,期望通过这次展出让全世界客商了解武汉的航空航天产业。
珞珈一号01星卫星模型。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据姚远介绍,这次进博会展出的是珞珈一号01星卫星模型,现场将围绕这个模型重点展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武汉大学为主研制的珞珈一号卫星已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们的卫星设计与研制能力已逐步完善。现在我们正在研制珞珈二号和珞珈三号卫星。不过,我们只是高校科研单位,接下来若想要有上百颗卫星发射组网,商业化运作,需要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我们这次来参加进博会就是期望让国内外客商看到武汉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实力,想要找到更多商业合作伙伴。”
珞珈一号01星卫星模型。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姚远说,相比北斗可以提供导航功能而言,武汉大学珞珈系列卫星将致力于打造空天信息面向大众智能终端服务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从而拓展空天信息的大众化实时服务市场,形成新兴“互联网+航天”信息服务产业。“现在有了北斗,你在手机上可查看进博会场馆周边交通信息,将来如果有了珞珈,我们就可以看到拥堵道路周边有没有停车位,有没有行人,画面更清晰,定位更精准,可同时服务于全球70亿人。”
针对卫星导航无法室内高精度定位的难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进博会湖北综合形象展上还展出了自主研发的28nm制程KeplerA100音频定位芯片。这是全球首款基于RISC-V高精度音频测距的专用芯片,拥有自主可控、精准定位、容易布设、任意智能手机均可接入、无限并发、保护隐私等六大特性,应用场景非常丰富。
珞珈一号01星卫星模型。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为芯片设计提供助力
长飞光纤发力石英材料产业
今年,湖北综合形象展有8家单位23件展品参展。
除了航空航天产业外,今年进博会湖北形象展还聚焦了光芯屏端网。其中,长飞光纤就带来了最新的石英材料。长飞光纤石英材料高级销售代表肖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长飞的光纤预制棒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这次参加进博会,长飞想推出自主研发的石英材料,这属于光纤预制棒的衍生产品。
长飞的石英材料有何产业优势?肖畅让长江日报记者拿起现场展出的一块石英材料,透过光去看看进博会上其他展台。“这个石英材料纯度高,无杂质。透过它去看世界,世界不变形。这种石英材料是芯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这次带来这款石英材料展品就是想告诉国内外同行,我们有国产的优质石英材料了。这种材料可为我国芯片设计公司提供助力。”
合成石英棒。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病原体核酸检测又有创新
检测费和采样量均可降低
在智慧医疗方面,湖北综合形象展特别展出了最新的病原体核酸检测设备。
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是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技成功转换的一个技术平台。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个系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但国外相关公司都有技术垄断,很少放出来,或者说放出来的条件比较苛刻。“现在,我们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去年10月拿到医疗注册证,是国内第一个拿到注册证的。我们自主研发的这套系统可以用于重大疾病的筛查。早期,我们偏向与科研院所合作,现在这套系统已经用到武汉协和医院。临床应用中,可降低检查费用,减少样本采集。比如以前你需要抽三管血才能拿到检查结果,以后只要抽一管就可以了。除武汉之外,北京、西安都有。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我们想借助进博会平台与同行多认识多交流。”
Sharing-Smart“清道夫”无人清洁车。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据了解,目前,湖北新纵科自主研发的仪器平台已成功开发出四项、七项、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诊断试剂,检测性能完全可媲美进口品牌试剂,同时在核酸检测方向上也有相关的检测试剂可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