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诚(中)和两名校友出发前合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徐永芳 吴江龙)11月5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大学有3名师生参与本次科考任务。其中,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张汝诚随第一批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昨日出发。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硕士生陈帅均和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彭方,将于本月中旬乘坐雪龙2号前往南极长城站。
据了解,从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一直持续参与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活动,主要承担极地测绘保障、极地微生物、极地高空物理、极地国际治理和冰雪环境相关的研究工作。
此次南极科考,张汝诚、陈帅均将主要从事海平面变化监测方面的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数据支撑;彭方则主要从事极地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三人此次不会留在南极越冬,整个行程约需5个月。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艾松涛表示,每次出征南极前,武大师生报名非常踊跃,最终要根据报名者科研实力、研究项目、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遴选,优中选优。出发前还要进行严格的体检、心理测评,并参与国家组织的集训。
艾松涛介绍,当前我国共有两艘在役的破冰船,分别是雪龙号和雪龙2号。我国自1984年开展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先后使用过8艘船舶奔赴极地,承担物资运输和科学考察任务,这些破冰船的足迹遍布极地周边地区。
不久前,由艾松涛团队研发的“双龙探极”平台(http://x.hbaa.cn/)上线,极地爱好者可登录该平台,查看我国和国外南极破冰船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