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核潜艇南海“撞山”,怪南海海底测绘面积不到一半

极目新闻 2021-11-05 16:37

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

事故发生近一个月后,美国海军才公布了10月2月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SSN-22)”在中国南海撞击的“不明物体”是一个未知的海底山脉,并将事故原因归咎于驾驶人员失误,宣布将正副指挥官等3人统统免职,据CNN报道,尽管美国核潜艇造价高昂,自称技术先进,近年来事故却不断。

正副舰长全部免职,还怪海底地形复杂

10月2日,美国一艘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SSN-22)”在中国南海撞上“一个未知的海山”,导致“康涅狄格号”搁浅,并造成11位机组人员受伤。

根据美国海军声明,核潜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的失误。

在潜艇事故后,美国海军就解除了“康涅狄格号”正、副指挥官等3人的职务。据美国海军声明称,“由于失去信心”,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解除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指挥官卡梅伦·阿尔吉拉尼、副指挥官帕特里克·卡欣和水手长科里·罗杰斯的职务。

美国第7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中将表示,这一事故本可以避免,“在航行规划、观察小组执行和风险管理方面,正确的判断、谨慎的决策和遵守规定的程序本可以防止这一事件发生。”

托马斯还强调,核潜艇执行任务非常困难,即使是小错误也会造成巨大的后果。

美国专家对核潜艇出事的另一个解释是由于海底地形的复杂。

地球物理学教授戴维·桑德威尔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都经过南海,但该海域测绘出的海底面积不到50%。美国海军至今也无法确切说明康涅狄格号撞击海山的具体位置。

据桑德威尔表示,核潜艇使用声呐可以辅助探测地形,但由于“噪音很大”,会使核潜艇暴露自身的位置。

事故近一个月后才披露,美方鬼鬼祟祟

尽管美国公开了核潜艇事故后的处理结果,但回顾整个事件,美国在碰撞发生五天后才发表了第一份公开声明。直到11月初,即事件发生近一个月后,才披露康涅狄格号撞上海山的事实。

美国海军官员辩解称,推迟发布声明是要确保受损潜艇的安全,并确保按照操作安全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表示,美方作为当事方,应详细澄清事故有关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美方航行意图、事故详情、到底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等。

但从美国目前的调查来看,许多问题关键细节仍未透露。

据推测,“康涅狄格号”在中国南海的重点很可能是情报收集。潜艇的制造商美国通用动力表示,“坚固设计使这些潜艇能够执行广泛的关键军事任务,包括监视、情报收集、特种作战、巡航导弹打击、水雷战以及反潜和反水面舰艇战。”

造价30亿美元,豪华潜艇不堪一击

“康涅狄格号”是美国海军舰队中三艘海狼级潜艇之一,每艘的建造成本约为30亿美元。于1998年投入使用,由140名船员组成。

据“康涅狄格号”驾驶员表示,这艘核潜艇被称为潜艇中的“豪华跑车”,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速度极快。

专家表示,“康涅狄格号”的作战能力异常突出,伦敦国王学院战争与战略教授阿莱西奥·帕塔拉诺称,海狼级潜艇拥有业内最先进的水下能力。

但在南海撞击后,“康涅狄格号”搁浅,不得不停靠在太平洋关岛的美国海军基地,五角大楼至今也没有公布潜艇遭受的具体损坏情况,也难以预计潜艇还能使用多长时间。

美国核潜艇事故不断,官员还在自我陶醉

康涅狄格号并不是第一艘发生水下碰撞的潜艇。

2005年1月8日,攻击潜艇“旧金山”号撞上了太平洋关岛以南约350英里的海山。该事件造成137名船员中的一名水手死亡,另有97人受伤。那次事故调查原因,也是指挥官没有“遵守必要的程序并采取谨慎的航行”。

而另一次事故发生在2015年11月,俄亥俄级导弹潜艇“乔治亚”号在返回乔治亚州金斯湾港口时撞上了一个航道浮标并搁浅,潜艇遭受超过100万美元的损失,舰长被解除指挥权。

尽管美国核潜艇事故不断,前美国海军副指挥官舒加特仍为美国海军辩护。“我们的核潜艇,在海上作战时间更长,离家更远,运行速度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