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湖北省军区8名典型代表,聆听他们扎根岗位、献身国防的感人故事

湖北日报 2021-11-05 08:28

陈刚果  恩施军分区动员处处长

荆门军分区

襄阳市南漳县人武部

夏阳光  武汉退休干部休养所门诊部主任

神农顶民兵哨

李祖国  宜昌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

代向阳(左一)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武装部部长

马蓝  武汉第七干休所门诊部文职护士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今年以来,湖北省军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广大官兵、文职人员和职工从厚重的党史军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投身强军事业,涌现了一大批敬业奉献、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既有在动员战线兢兢业业的机关处长,也有在神农顶民兵哨默默奉献的基层民兵;既有冲在重大任务一线的人武部长,也有扎根平凡岗位的文职人员。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但他们投身强军事业、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事业追求和使命担当高度一致。11月1日至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湖北省军区采访,倾听官兵的“奋斗故事”,感悟平凡的力量。

从戈壁滩到武陵山的守望

2001年,陈刚果大学毕业,参军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步步成长为雷达测控技术骨干。他多次参与“神舟”系列飞船等航天发射任务,带领团队攻克重大技术难题10余项,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明专利1项。在大漠戈壁坚守17年,陈刚果收获了荣誉,也慢慢有了航天人学习探索、追梦奋斗的习惯。

2018年,服从改革强军大局需要,陈刚果从大西北来到鄂西南,成为一名动员处长。他从零开始,拿出“解剖麻雀”的精神学习动员业务。第二年,恩施军分区征兵、动员等工作就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2019年,恩施州军地开展相关调查,他发现存在数据更新不同步、军地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于是,他萌生了建设智慧系统的想法。过去,他主要研究电磁信号和雷达测控,而智慧系统对他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他像着了魔一样,经常学习到下半夜,终于打通了技术路径。在军分区和恩施州领导的支持下,该项目顺利立项。

陈刚果的妻子在新疆工作,一家三口两地分居。尽管相隔万里,但妻子全力支持,陈刚果更坚定了把这个全新的系统搞出来的决心。

在省军区、军分区首长机关的指导支持和恩施州党委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历时2年的研究和10个月的建设,这个智慧系统今年9月底初步建成,实现三大突破。2个月来,恩施州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人武部,依托该系统先后8次完成森林灭火、防汛救灾、地质灾害救援等应急演练。

“在大漠戈壁,从没想过要远离艰苦奔赴繁华;在鄂西山区,也从没想过要规划后路虚度光阴。”陈刚果说,我将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融入智慧动员建设,争做新时代国动事业的奋进者。

用好党管武装这个“重要法宝”

今年5月28日,由荆门市政府划地192亩、投资1.6亿元的市民兵训练基地项目奠基,预计明年4月投入使用。这种“地方拿地、地方投资、地方建设,军分区使用”的模式,在全省首开先河。这是荆门军分区推动党管武装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军分区瞄准堵点、创新探索、亮点频出:2018年协调将党管武装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评、将地方编制职工纳入市县绩效考评。201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基干民兵优先优待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入伍激励政策,全省首家落实国防动员机构编制,军人子女入学升学可享受优待,地方还投入460万用于军分区营院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设备更新。2020年,将习近平强军思想纳入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市财政投入600万的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成使用。军分区对口帮扶贫困村,如期高标准脱贫。

用好党管武装这个“重要法宝”,才有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带来了军分区工作的多点开花。去年,省军区5项工作拉榜排名,荆门4项第二;今年,春季征兵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合成参谋和民兵教练员比武竞赛获得全省团体第二,征兵政策宣讲比赛夺得全省第一。

荆门军地之所以有良性互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在荆门军分区政委黎磊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认识水平的提升、能力素质的提高,才能打开工作局面。

“只要掌握方法、讲究艺术,就会占得先机、赢得支持。”黎磊介绍,荆门市委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习近平强军思想集体学习研讨,激活地方领导关心“军之要事”“兵之大者”的政治自觉。

以上率下是动力,只要首先抓好本级、传导压力,党管武装工作氛围就会越来越好。荆门市委强力推进党管武装工作,推动县一级务实落实,全市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态势。

在急难险重中书写使命担当

今年以来,南漳民兵连续接受大项任务的检验,交出了合格答卷。

7月24日,南漳遭遇大暴雨。在抗洪救援中,地方党委政府一开始联系的是消防大队、武警官兵等其他应急力量。南漳县人武部在没有接到动用民兵通知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在灾情最严重的长坪镇黄潭州村救援中,民兵突击能力强,勇于第一个下水救援,以敢于作为的行动赢得了地方领导的信赖。

此后,又遇到两次抗洪抢险,地方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给人武部打电话,首先动用民兵力量救援。在九集镇甘沟村救援时,民兵应急分队到达后,仅一个小时就营救出11名被困群众。事后复盘时发现,执行这次救援任务的30名基干民兵,都参与过防汛大练兵,抗洪经验非常丰富。

经过大项任务的磨砺,南漳县人武部部长薛柏泉感触很深。在他看来,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党员和退役军人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认为,只有把党员和退役军人编兵要求作为“硬杠杠”、硬指标,关键时刻才能有骨干、才顶得上,发挥关键作用。

拿事练兵是个好办法、实办法,既能摔打部队、磨练意志,又能锤炼作风、提升能力。南漳县人武部严格落实省军区“训练要实”的要求,按照打仗的标准和打仗的状态抓好各项演训活动,用好每一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磨刀”机会,打牢能用、管用、有用、好用的能力基础。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薛柏泉表示,下一步,人武部将强化科学思维、效益观念、成本意识,尽可能以最优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争取最大的用兵效益。

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2014年元月,夏阳光从广西调到武汉,一开始在省军区傅家坡干休所工作,同年底调动到退休干部休养所。

起初,在干休所开展中医治疗,很多老干部担心疗效不好。当时,所里有位老干部身患重症,术后身体虚弱。于是,夏阳光就鼓励他尝试中医治疗。慢慢地,老首长胃口好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还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春游活动。从那以后,夏阳光一有机会就给老干部们讲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他还为每个人建立病历档案,记录每次诊疗细节。仅2018年以来,这样的笔记已经记了50本。

武汉退休干部休养所距离对口的就诊医院较远。为方便老首长们就近看病,夏阳光在门诊部先后建起针灸室、艾灸室、按摩推拿室、理疗室,将老年人的常见病融入日常治疗和保健。近几年,该所老同志去医院次数下降近40﹪,每年卫生事业费节约近2/3。

中医治疗逐渐赢得了老同志们的信任,他们自发宣传、口口相传,不少其他单位的老同志还主动上门求诊。

为了让中医治疗在休干系统推广,在机关大力支持下,夏阳光办起中医培训班,线上线下授课10多次,还定期到兄弟所义诊,反响很好。

“饮水思源,我们的前辈不容易,年轻的时候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如果能通过自己的一份付出,让他们晚年过得健康、舒心、开心,那么我的工作不但有意义还有价值。”夏阳光表示,“只要在岗一天,就一定竭尽所能,精心守护老同志们的平安健康,就像我的名字一样,为他们播撒一片灿烂而又温暖的阳光。”

把忠诚镌刻在华中屋脊

神农顶民兵哨,建立于1985年,位于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民兵哨所,担负着百万亩原始森林的防火瞭望、资源管护、通讯传送和生物监测等任务。建哨36年来,7任哨兵坚决听从指挥、扎根高寒山区、忠诚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民兵的风采和担当。

常年雨雾弥漫,每年近7个月冰霜期,这是民兵哨的自然环境。因为条件艰苦,建哨之初,派人值守是个愁事。当时,袁裕豪主动请战:“我当过兵、不怕苦,如果组织需要,我去。”一没水、二没电,上山下山就靠两条腿。后来,妻子将女儿托付给母亲,陪着袁裕豪上了山,两人成为神农顶的首任夫妻哨。

后来,袁裕豪的儿子袁选斌,受父母熏陶,主动向组织申请,与妻子潘世菊一起成为神农顶民兵哨第五任夫妻哨。他们一干就是五年,日晒风吹,餐风饮露。原广州军区首长视察哨所,给他们题词:神农双卫士,英模一对红。

近年来,在省军区、十堰军分区、神农架林区人武部等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哨所的硬件设施大为改善,自来水、公路、电视、电话、互联网先后接通。哨所条件好了,但他们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任哨兵一心一意跟党走、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忠诚信仰始终不渝。36年来,神农顶民兵哨先后有5对夫妻岗、2任单兵岗。大家艰苦不叫苦、山高志更高,用坚守浇铸忠诚、守护生态,先后被评为先进民兵哨、爱岗敬业标兵、十佳英模人物、“荆楚楷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首长的亲切接见,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神农卫士”荣誉称号。

只要穿着军装 就要想着战场

2017年5月,李祖国从集团军司令部处长岗位交流到荆州市沙市区人武部当部长。从作战部队到国动系统,角色变了,初心不改。他很快就适应新环境,投入到国防动员这个新的战场。

2018年8月,李祖国调任宜昌军分区战建处长。他又充满激情,一门心思学战研战、谋战练战,军分区连续两年被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备战打仗先进个人”。

他提出“一年学理论、两年研对手、三年练战法”,推动实行“四个一”学习训练和“周三学习日”活动,每周组织学政策法规、研作战理论、练战时业务。他积极探索基地轮训备勤方法路子,形成了“军分区负责统、人武部负责管、训练基地负责训”的轮训模式,有力提升了民兵应急应战能力。近3年来,先后出动民兵数万人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去年,上级赋予他所在单位专项准备任务。李祖国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刚开始,他带机关和任务单位的同志跑遍了山头高地、河流水系、卡点哨位,基本摸清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详细拟制了工作方案。

为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李祖国从首长机关抓起,常态开设指挥机构,每月组织战备拉动、每季开展指挥所演练、每半年指挥所合练。目前,任务分队人员在位率和装备完好率常态保持在95%以上。

“战场是军人最广阔的舞场,战位是军人最本真的岗位。”李祖国表示,将继续咬定能战胜战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不负组织信任、不负岗位职责、不负这身军装。

做有“匠心”的国防动员人

征兵是人武部的重要职能之一,做应征青年的工作,不仅要“送得走”,还要“稳得住”。为此,代向阳操了不少心。每年,武汉市江夏区人武部向每一位从江夏应征的青年发放印有武装部领导联系方式的“连心卡”,并庄重承诺:江夏人武部永远是大家的娘家。

军运会期间,江夏人武部每天组织上千民兵分散在各执勤点位、300余车辆往返于各场馆之间。为确保赛事顺利推进,部长代向阳积极向有经验的战友请教,与部党委反复研究,提出“定岗、定人、定位”,24小时调度员值班模式,做到了对每个点位、每台车辆的精准指挥管理。抗疫期间,代向阳迅速组织6名党员成立突击队,将400套军用被褥送至方舱医院,为地方党委政府解决了燃眉之急,保证了按时收治病人。

今年“八一”,江夏人武部一改往年送慰问品等做法,改为送服务送健康。争取政府专项资金50万,为全区372名现役义务兵父母开展“你为祖国扛枪站岗,我为父母守护健康”免费体检活动,既增强了军属的荣誉感、获得感,又推动了全区征兵工作。

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在一线工程部队还是在国动系统,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抗击疫情,代向阳都秉持“爱心、恒心、精心、诚心”的原则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他个人和所在单位多次得到省军区以上表彰。今年7月,江夏区人武部党委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先进旅团级党委”。

“我一个农村娃,正是靠着组织的培养,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代向阳说,将一如既往用心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个有匠心的新时代国防动员人。

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英雄前辈

马蓝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外祖父参加过抗美援朝,爸爸也参加过边境作战。听着枪林弹雨的故事长大,她从小向往军营。

2018年,她放弃在地方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参加军队文职人员招考,成为武汉第七干休所门诊部文职护士。

一开始,她很不适应。所领导带她到荣誉室介绍说:“咱们所的老首长有很多都是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有黄继光的战友、二级战斗英雄王彦林,邱少云的战友田长锁。”听着这些英雄的故事,看着泛黄的照片,马蓝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老首长们照顾好。

一天晚上,有位九十多岁的老首长便秘好几天,通便的药都用尽了,也不管用,腹胀难忍。如果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脑出血,后果不堪设想。马蓝没有丝毫犹豫,用手一点点抠。她说,“在那些上过战场的老首长生命面前,这是一名医务人员的本分,算不上什么。”

2020年初,疫情突袭,营院出现了一例患者,当务之急是消杀隔离。马蓝作为在三甲医院工作十多年的护士,又是党员骨干,主动穿上防护服、背上消毒器,到患者家里开展消杀。干休所长时间封闭,老首长买药成了大问题,马蓝主动担任抗疫志愿者,每天奔波于各大药房。2020年2月14日,一位奶奶急需重症药。冒着大雨,马蓝跑了十几家药店,直到天黑才如愿拿到药。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照顾好老首长。”马蓝表示,“我服务的是最勇敢的人。我自豪,因为我穿上的是孔雀蓝;我坚强,因为我是红色家庭的一员!”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田国松 何武涛 徐晶

图 片: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