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10月中下旬,正值秋菜收尾、冬菜未上市的蔬菜“空窗期”,我市部分蔬菜品种出现价格波动。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信息显示,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00个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蔬菜价格持续走高,与上月相比增长了12.1%。我市蔬菜价格与全国保持同步上涨,综合价格比上月增长了9.5%,波动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黄瓜、西葫芦、白萝卜和菠菜均价涨幅较大,相对而言,耐储运蔬菜的价格保持稳定。
对于目前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分析,主要是因为气候及农资、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所导致。
对此,武汉正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据预测,我市蔬菜价格在短时间内还会高位运行,随着11月本地冬菜的上市,蔬菜价格将呈现平稳下行态势。
记者探访
蔬菜品种丰富但价格涨了不少
近日,在汉口后湖一家生鲜菜场,叶片菜、蔬菜种类繁多,毛白菜、大白菜、菠菜、黄瓜、番茄等琳琅满目。记者咨询得知,黄瓜一斤7元,毛白菜单价在6元左右,大白菜最便宜,2元一斤,最贵的菠菜叫价13元一斤。 “蔬菜价格比国庆节时涨了不少。”摊主王师傅告诉记者。来买菜的宋奶奶打趣说道: “今天买了两条黄瓜差不多6元,称了一斤前腿肉也才10元。以前炒菜肉是点缀,这阵子肉要唱主角了。”宋奶奶同时表示,虽然蔬菜价格涨了一些,但感觉生活并没有受太大影响, “鱼啊肉啊现在都便宜了,搭配一下,生活成本变化不大”。
在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蔬菜区,卖毛白菜的汉南种植户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毛白菜的批发价近5元一斤, “今年10月初天气太热,随后降温又快,毛白菜产量只达到去年的六成左右,量少,批发价自然就会高一些。但这几天开始天晴了,白天气温高,快生菜的长势非常好,到下个月上中旬上市的时候,产量肯定高,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蔬菜部的邓垦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内蔬菜储备充足,品种丰富,每天蔬菜销售量在4800吨左右。
“我们白沙洲市场蔬菜来源丰富。蔬菜部分为郊菜区、北区、南区,郊菜区以武汉远城区的农户自由交易为主,北区以山东寿光、云南昆明的反季精品菜为主,南区则以省内顺季蔬菜销售为主。”邓垦说。据介绍,目前蔬菜区的总体销售情况和往年同期相比差距不大,与近几年的销售数据持平。 “我们市场内还有7000多吨的流动储存蔬菜,能够保障武汉市民三到五天的蔬菜供应”。
记者了解到,每年秋冬换季的时候,白沙洲市场蔬菜部都会对场内所售蔬菜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和动态分析,不仅对往年的交易量进行大数据对比,还会对产区的同比进货量进行研判,以保障武汉蔬菜供应,稳定菜价。
权威分析
气候等几方面原因导致菜价上涨
对于目前部分蔬菜价格上涨的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分析,主要由几方面原因导致。
对蔬菜价格影响最大的,是气候。据介绍,9月正是武汉本地蔬菜轮播换茬菜苗生长期,然而今年9月以来,多为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本地生长初期菜苗被大面积“烧死”,10月份进行了重复抢播抢种后,部分本地叶菜品种还处于生长期,距上市还要10多天时间。同时,九十月份,山西、河南、四川、江西、江苏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导致蔬菜大面积绝收,广西、海南等地受强台风影响,蔬菜产量也大幅下降,导致全国各地蔬菜货源紧张,蔬菜价格上涨,外地来汉蔬菜货源也随之减少。
另外,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蔬菜种植成本增加,叠加汽柴油等价格上涨,运输费用增加,共同推高菜价。
蔬菜基地
采收上市量基本可保障需求
10月27日,东西湖区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内,只见一片忙碌的景象。
蔬菜大棚内,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们正在低头采收刚刚成熟的矮脚白,田间放着一筐筐刚收好的蔬菜。 “我们合作社有社员 312 户,生产基地 3000 余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占地 600 亩,目前主要种植小白菜、菜心、莴笋等秋冬季蔬菜。”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何莉介绍到。
来自东西湖的村民陈喜珍告诉记者,今年娃娃菜的收购价格比往年同期相比偏高。 “去年娃娃菜是一块钱一斤,而今年是两块钱一斤”。虽然价格上涨,但蔬菜的销售并未受影响。 “我们合作社与盒马、京东等电商平台蔬菜专区达成深度合作,现在主要向市场供应矮脚白和娃娃菜。”何莉说。
为了保障武汉秋冬蔬菜供应,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每天会通过内部采购平台,根据订单数量向合作社的农户进行订货,农户根据订购指标提供新鲜货源。合作社的王经理告诉记者: “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的经营模式,除直属供给基地之外,还会联合武汉周边与其他地市,保障蔬菜的稳定供应。”目前,该合作社的蔬菜供应量保持在每天5吨左右。
江夏区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400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菠菜、小白菜、菜心、芹菜等快生菜。合作社社长彭传红介绍,为应对入秋以来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合作社加大了蔬菜的种植频率,400亩地满负荷运转,“以往每轮蔬菜成熟采摘后,土地都会晾晒五六天再进行下一轮种植,现在将晾晒时长缩短到了2天”。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加大了蔬菜病虫害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实际产量。目前合作社每天出产的各类快生菜约5000斤左右。
据了解,目前我市拥有56万亩在园蔬菜,其中叶菜约9.5万亩,瓜菜8万亩,茄果5万亩,萝卜等根茎类菜17万亩。预计全市蔬菜近一月可采收17.8万吨。按全市1200万常住人口,每天人均消费蔬菜1斤计算,一天蔬菜消费量约6000吨,蔬菜采收上市量基本可以保障全市居民吃菜需求。
主管部门
多举措保障市民“菜篮子”
针对目前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出台措施,加强秋冬播生产、做好抢收抢播抢管工作、加大产地直销力度,保障市民“菜篮子”。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负责人郑彬介绍,目前江夏区在园蔬菜面积10万亩,主要以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及水生菜类为主,蔬菜供应量全市占比约1/5。目前,全区主要从抢种快生菜、加强在园蔬菜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三方面着手保供。
抢种快生菜方面,该区加快小白菜、大白菜、菜心、生菜、菠菜、大白菜秧子、萝卜菜秧子等生长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的快生菜种植,加速弥补市场供应。在加强在园蔬菜管理方面,加强灌溉、抢排渍水等工作力度,提高蔬菜单产和产量,促使提前上市。同时,重点做好防寒抗冻和蔬菜病虫害防治,保障蔬菜安全生产。11月,江夏产包菜、大白菜、红菜薹、白菜薹等将集中上市,缓解市场供应难题。
蔡甸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化科负责人朱志坤告诉记者,蔡甸区在园蔬菜面积12.58万亩,其中莲藕7.5万亩、红菜薹2万亩、藜蒿1.3万亩,其余多为叶菜、茄果、瓜菜及其他蔬菜。
预计从现在至年底,蔡甸区将为全市输送蔬菜14.5万吨,产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该区将催促农户尽量将手里的蔬菜提早上市,特别是保证莲藕、红菜薹及藜蒿等蔬菜的供应量,维持市场平衡。
据悉,日前,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已经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21年秋冬播生产的指导意见》,抢季节落实蔬菜秋冬播生产面积97.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9.3万亩,确保全市秋冬播蔬菜生产目标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在抢收抢播抢管方面,抓住当前晴好天气,及时抢收在田适收作物,及早腾田换茬,高标准高质量播栽蔬菜,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同时,加大产地直销力度,加强蔬菜价格市场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产销对接,组织生产企业开展蔬菜进社区、电商直供等手段,加大市场供应,减少中间环节,丰富市民“菜篮子”。(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胡毅 见习记者周嘉锡 通讯员章重清 王璐 王浩 邓垦 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