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宜昌主城产业承载地、都市拓展区蓝图 夷陵“五区同建”锚定双千亿

湖北日报 2021-11-01 08:17

鸟瞰夷陵。 (李重庆 摄)

忙碌的企业生产车间。 (张国荣 摄)

秀美的三峡人家风景。 (张国荣 摄)

夷陵首家上市企业:均瑶大健康。 (夷宣 摄)

丰实的乡村振兴画卷。 (夷宣 摄)

夷陵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得名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鸟瞰夷陵,与宜昌主城区山川相缪、街市相连、货港相通、繁华相映,已呈深度融合之势。而今,在宜昌城市“东拓”“北联”中,夷陵正崛起于主城担当,成为新的增长极。

在夷陵,有一股发展气场同频共振,那就是“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抢”的精气神。过去5年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夷陵区县域经济考核位次由2017年第10位上升至2020年第5位,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13项国家级荣誉。

锚定双千亿、奋进新征程,宜昌市夷陵区在第六次党代会上确立未来5年发展目标:推进“2345”总体发展战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勇于“捅破天花板”跨越发展的牵引下,激发全区上下的奋斗激情。

“强区主城 富美夷陵”画卷徐徐展开

夷陵区临江近港、环城抱坝,是典型的山区平原复合型地区,是各类经济要素向宜昌集聚的重要通道,也是承接宜昌主城产业外溢的首要载体。

回眸这5年来,主城融合提质提效。夷陵以“优于、高于、雅于”中心城区的建设要求,提档升级城市功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三路一匝”建成通车,“七纵一横”次第打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夷陵万达盛装开业,总部经济群星会聚,“十里新城”车水马龙,“夜间经济”渐次繁荣,宜昌城市“第三极”呼之欲出。城镇化率突破60%,城区建成道路总里程达150公里,道路密度居宜昌全市第一位。

乡村振兴开篇开局。3万多人全部脱贫,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领先全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宜大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添绿添彩。夷陵以“六个维度”推进生态治理,落实长江禁捕退捕,深入实施夷陵区长江大保护PPP项目,十大标志性战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战果丰硕。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率先清零,拓展磷石膏规模运用途径。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PM2.5下降24%,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河长制”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出台实施,黄柏河生态治理经验写入省委全会决定,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市区。

过去5年来,夷陵区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快速扩张。农业生产稳中有增,柑橘、茶叶综合实力稳居湖北前列,三产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机遇叠加推进“2345”发展战略

当前夷陵叠加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宜昌做大做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后续政策延续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随着“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深入,宜昌主城“东进、北拓、中优”加速实施,夷陵不断抬高发展能级“上限”。同时,沿江高铁、宜昌高铁北站等重大项目已经启动,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不仅将带动600亿元以上的直接投资,更进一步释放夷陵发展的区位优势。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夷陵区潜心谋划,瞄准发展新坐标:力争到2026年,经济总量及规模工业总产值双破千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前列,人们生活更加幸福。

未来5年,夷陵区将推进“2345”总体发展战略。

“2”就是围绕经济总量过千亿、规模工业总产值过千亿“两个千亿”目标,做大经济体量,提升产业质量,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现代产业体系。

“3”就是实施民生升级扩能、筑堡夯基固本、“双碳”带动崛起“三大行动”,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的发展导向,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用发展创造幸福,用幸福衡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就是进一步完善主城区组团、坝库区组团、城北门户组团、西北山区组团“四大组团”城乡布局,坚持乡村和城市共同进步,积极主动融入主城,加快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健全产城互动、以城带乡、区块联动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实现外联周边、内结一体、整体突围。

“5”就是建好“五区”。完善产业布局,建大园区、办大工业,建好主城工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区。高品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好宜昌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建好湖北乡村振兴样板区。坚决守好三峡生态屏障,落实“双碳”发展战略,建好长江绿色发展先行区。做强环两坝一峡、环百里荒文旅发展极,做精山水旅游、活化城市文旅IP、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建好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区。

高铁生态城让宜昌从“半月”变“满月”

宜昌高铁北站是未来宜昌城市扩容的重要基点,也是未来夷陵打开发展空间的机遇之窗,而打造高铁生态城也成为主城融合头号工程。

夷陵区对标雄安新区、长江新城,按照20万人常住人口规模,高点定位做好新城规划,推动龙泉镇、鸦鹊岭镇、小溪塔街道、东城试验区与伍家岗区、西陵区深度融合,实现空间畅通、设施互通、产业融通、发展相通,建成宜昌的“东湖高新”,助力宜昌主城由半月形向满月形发展。

实施宜昌高铁北站站台区、商务服务中心、高铁生态城人民医院、全民体育中心、三峡高中新校区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功能。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域统筹城乡建设。围绕组团协同打造镇域品牌,按照“全域美学”理念深入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推动组团中心集镇向“小城市”蝶变,打造各具特色的山中城、水畔城、城郊卫星城。

以文明典范创建为契机,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涵养城市底蕴、升级城市功能、提振城市风貌。以重大基建项目拉伸城市骨架,服务郑万铁路、城西高速、南北翻坝高速连接、三峡专用公路高改快等重大工程,新建桔颂大道快速路、港窑路二期,完成发展大道大修、欧阳修广场周边道路等工程,基本形成快速便捷、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抓好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建设,补齐管网、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绿色之城”,深化“5210我爱夷陵”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让善和美成为夷陵城市的底色。

“与一城共山高水长”——夷陵区以更新的理念、更大的气魄、更强的自信来谋划推进各项事业。多年来一个又一个新奇迹诞生在这一片热土。平湖半岛、夜明珠、梅子垭、郭家湾、杨家场……这些都是夷陵区与宜昌主城曾经的“界”。如今,一个又一个主城融合项目的兴建,夷陵区与中心城区已然“无界”。深度融合让夷陵区与中心城区产业协同效应更强,让城乡统筹棋局更新,让生态环境更美。目前,随着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项目在夷陵实施,呼南高铁、郑万高铁联络线在夷陵交汇,宜昌高铁北站在夷陵落地,夷陵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锚定双千亿、奋进新征程。

撰文:宜昌市夷陵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