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小姑娘哭着求我啊!” 退休男医生疯狂购物吓坏快递小哥

武汉晚报 2021-11-01 08:44

老吴收到的购物短信和购买的各种产品。

退休前,老吴是杭州一家医院的主任医师。

从业长达40年,医术高,人也厚道,谁见了他,都是客客气气一声“吴老师”。

从去年开始,75岁的老吴迷上了购物,各路推销员口若悬河,从纪念币到驼奶粉,从酱香酒到玉石手串……现在,老吴一天常常要接十个左右的推销电话,总时长两三个小时。

他不是普通地买,而是海量地买,真够得上一个“狂”字了。

“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花了几万元肯定不止了,这些东西嘛,唉……你们能来看看吗?”万般无奈之下,女儿小吴联系上了记者。

10月30日下午,记者赶到老吴家里。

【事件】

看了电视购物开始买买买

妻子吐槽:家都变成仓库了

老吴人很精神,也很干净。

老吴家在杭州市中心的一处医院宿舍楼里。房子不小,可是五花八门的商品和无数的快递箱堆着,显得十分拥挤了。

“购物行为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愈演愈烈,家变仓库了……”老伴冯阿姨低语。

老吴“买买买”的生涯,是从一则电视购物开始的。

2020年9月15日,老吴看电视,看到购物频道正在推销一套金银章,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套金银章有收藏价值,将来可以留给我两个外孙,一代代传下去。”

很快,他拨打电话订购。

随后,收到一条短信:吴叔叔,我是小贾。刚才和叔叔你说的一共是六件,2公斤的金银章,赠送给你的是50枚银币,50枚金币,金钻表,四大名著纪念金,今天给叔叔直接减免1000元,只需要1980元就可以收藏办理一套……

“赠品”“减免”这些闪烁着“划算”意味的词语,击中了老吴的心。

老吴不会用微信、支付宝,快递送货上门,然后现金支付。

从此,老吴爱收藏的爱好传开了,更多的“纪念章、纪念币”公司通过电话找到了他。

开头总是这样熟悉:吴叔叔,我们这有一组青花瓷;吴叔叔,我们这有一组“和田玉”,吴叔叔,您已经是我们的VIP会员,可以减免1000元,如果再买,我们送你……。

很快,老吴在各方销售员的“狂轰乱炸”下又下单了一套:号称“面值39.8万”的《全球盛典,五洲文化宝玺》,包含6尊所谓“和田玉玉玺”和11枚纪念币——这一套花了3980元。

一年多来,老吴又买了和田玉手表、和田玉手串、男士真皮手提包、橄榄油、钙片、驼奶粉和中秋定制酒……最贵的一笔订单5000多元。

老吴打开商品出库单给记者看:“这个公司是和中国老年学会挂钩的,将我上报到‘百岁健康老人俱乐部’,所以奖励我,减免了很多钱。”

另一份有“南京淘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字样的出库单,写着商品总价是48314元,包含驼奶粉、量子光波仪、航天一号、英国卫裤,减免了43314元,老吴付5000元即可得到这份商品。

老吴还买了十几箱酒,花了好几千。

不知哪个公司打来推销电话,宣称茅台酒低价会员制出售。打开盒子,东西和正规商超里售卖的茅台酒有很大区别。

“他喝这个酒,人都瘦了,也不怎么爱吃饭,我担心他啊。”老伴摇头。

刚准备开始走流程退货

小姑娘哭诉:工作保不住了

“我以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东西多,太脏乱。他现在一个上午可以接到五六个电话,要打两个小时,我真的感觉太吵了。”冯阿姨心里有苦楚。

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老吴就接听了两个推销电话。

手机里的通话记录,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到下午3点,除了未接电话,老吴一共接听了10个推销电话。

推销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买,有的老吴也确实没买。

前几天,送货上门的顺丰小哥连续送了三天的酒给老吴,也忍不住了:老爷子,怎么一直买酒呀?是不是有问题哦?我给你退回去吧。

老吴也觉得这次买的不是之前那家“单位”,爽快地说:那就麻烦你了,谢谢小哥。

哪知道,刚开始走退货的物流流程,女推销员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电话里哭哭啼啼地说,销售酒才能有提成,酒要是被退回去了,工作都要保不住了。一个小辈哭这么惨,怎么真能让一个年轻人丢了工作呢?自己也不差那几百块钱,还是买了。”老吴说道。

就这样,老吴又买了很多,额外还交了1000元的会员费。

除了白酒、红酒之外,还买了数量“可供吃两年”的驼奶粉。推销员说,喝驼奶粉对身体好,所以老吴不仅自己喝,还送了许多给女儿和外孙喝。

9月14日,老吴花了298元,收到“六瓶中秋定制酒”和“价值498元的男士真皮手提包”。

10月5日,老吴买了五盒藏药蛇骨膏止痛贴、两盒钙片、一盒和田白玉手串、一盒和田白玉玉佛、六桶驼奶粉,“收到货只需付158元体验费”;

10月10日,“1箱红酒和一套紫砂壶茶具,付240就行”;

10月13日,九华山小李告诉他“大师私藏酒1箱,只要付200元”;

10月28日,“买一箱多彩酱酒送您开过光的手串,只要288元”……

记者观察了一下,除了酒老吴买给自己喝,“和田玉”“玉玺”“纪念币”“奶粉”等等,都是给女儿和孙辈买的。

他嘴边时常念叨着,这块玉要传给外孙,这块纪念币要传给后代,奶粉好,要给外孙喝……

老吴说,以后酒和奶粉不买了,但是纪念品估计还得再看看——“毕竟要留给外孙的。”

【相关】

超过八成老人

有信心辨别网传信息真假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10.11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2.2%,老年网民达到了1.23亿人。

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展现出后疫情时代下互联网适老化面临的诸多难题。

报告指出,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防疫政策下,老年人正分化为:能够快速掌握并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等网络设备的“自由族”;在疫情倒逼下掌握了出行办事最低要求的“适应族”;被二维码等困住生活的“老宅族”;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改变生活方式,以至于经常碰壁甚至爆发冲突的“碰壁族”。

报告指出,超七成老年人上网担心受骗上当。不过担心的同时,他们又非常自信,超过八成老人有信心辨别网传信息真假。

数据显示,17.25%的被访老年人有在网络中受骗的经历。其中,超过四成的老年人曾因保健品被骗,接近三成的老人因虚假的医疗信息被骗。同时,理财金融也是一个重灾区,39.45%的老年人因免费领红包被骗,30.28%的老年人因为高收益理财被骗。

2017年,老年人最大的非理性消费风险还是在线下购买保健品,而在2021年的调研中,老年人最大的非理性消费风险是过度的网络购物。而热衷于在网络中购买保健品和营养品的老年人,甚至会通过邮购“送”给远在外地的子女,令不少子女十分困扰。

据《钱江晚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