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下月正式实施 刷脸进小区你还会“赏脸”吗

楚天都市报 2021-10-30 07:20

在高新大道某小区,居民正在刷脸进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实习生 张洁 白文福 聂帆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文称,要严格限制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小区、经营场所不能强制业主或者消费者进行人脸识别。同时提醒,消费者要养成“非必要不提供”的习惯。

那么,武汉各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情况如何?居民是否接受?昨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三镇进行了探访。

刷卡、刷脸各有所爱

在位于武汉市高新大道的一小区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已经安装了一年多,小区居民称之为“刷脸”门禁系统。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该小区共三个门,只有西门设有“刷脸”门禁系统,其他两个门只能刷卡进入。记者在西门观察发现,一些居民进入小区前,会先取下口罩,在一台人脸识别机器面前停留数秒,闸门便自动开启。当日中午11时至11时30分,共有64人进出,其中刷卡35人、人脸识别29人。

“小区每天刷卡的人确实比刷脸的人多,特别是老年人更习惯刷卡进出。”小区保安李师傅称,人脸识别系统仅对业主开放,租户仍实行刷卡出入。

采访中,80后宝妈胡女士表示,平时抱小孩或提重物时,刷脸确实更便捷,也不怕因忘带门禁卡而进不了门;刚入职的小陈则认为,刷脸虽然方便,但有信息泄露的风险,“毕竟我的一些支付账户都与人脸信息绑定在一起。”他说。

记者在探访时发现,一些新建的小区,大都配有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位于关山大道的中建大公馆二期,自2020年7月交房后,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就开始投入使用。“小区业主都配有门禁卡,人脸信息是自愿录入。”小区一位居民说。

采集人脸信息需征得同意

物业安装刷脸门禁是否合理?居民是否有权拒绝人脸信息采集?人脸信息是否存在泄露风险?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南湖大道某小区物业管家称,目前,刷卡进出小区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一些业主特别是老年人经常忘记带门禁卡,进出不方便。而且经常有外来人群跟随刷卡业主进入小区,进行推销或贴小广告。公司安装刷脸系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业主,但并不强制所有业主使用。如果业主有信息泄露等顾虑,仍可选择继续使用门禁卡。她介绍,该小区的人脸识别系统是由公安部门统一安装,人脸信息录入工作也是在小区警务室由社区民警完成,所有信息均由公安系统保存,物业方无权调看。

万科物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万科物业在汉项目中,约80%小区已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安装该系统都是经过各小区业委会讨论同意的,居民可自愿录入信息。”该负责人介绍,万科物业所有小区在做客户人脸采集时,都会让客户签署授权确认书。“公司有专门的服务器来管理客户信息,服务器设有严密的防火墙软件和严格的授权管理,避免客户信息泄露。”

该负责人表示,万科物业推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已有两三年,目前还未接到过关于该系统的投诉。

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旸认为,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测危害,应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此外,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还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