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空白 武汉大学、贵阳孔学堂联合启动《民藏》编纂

湖北日报 2021-10-29 21:10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吴楚云、吴江龙)10月29日,武汉大学与贵阳孔学堂、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签约,正式启动《民藏》系列丛书编纂工作,系统收集、深入整理传统民本思想相关文献典籍,填补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空白。

中国历来有整理文化遗产的传统,其中的集大成者称之为“藏”,蕴含有“宝藏”之意。《民藏》由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担任总编纂,突破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将入选丛书分为九个部分:中国经典民论、历代宝训民论、历代名臣学人民论、历代官箴民论、历代荒政民论、历代司法典籍民论、历代农书民论、历代教育典籍民论、历代文学作品之民情。《民藏》以朝代为纲,以类别为纬,既可反映民本思想和实践之内容,也可体现民本思想发展的历程。丛书由《民藏初编》《民本思想精要》《民藏续编》《中国“民本”通史》四大板块构成。此次,首先启动《民藏初编》的编纂。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方合作编纂《民藏》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更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立意高远,影响深远。系统收集整理体现传统民本思想的相关文献典籍,有利于更好地保存、继承、利用和发展传统民本思想,让传统民本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活水源头。希望编纂委员会着力在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精髓的提炼阐释上下功夫、在典籍资源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在价值理念的融入融合上下功夫。

“这项编纂工作意义重大、资料丰富,但学术性要求非常高,压力很大,我们将联合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一起来做。”郭齐勇教授介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可见,民本思想在新时代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诸多启发、推动和实践意义。但迄今民本思想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散见于相关文献典籍之中。启动《民藏》编纂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对民本思想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为今后相应领域的学术研究奉献系统的文献史料,进而与时俱进地开展深入研究,填补中华传统文化整理、传承、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