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鲁迅· 《彷徨》封面“使人感动”

长江日报 2021-10-26 09:03

薛林荣 中国作协会员,业余从事鲁迅微观研究,致力于从日常视角探讨鲁迅的精神世界。

□ 薛林荣

《彷徨》,收录了鲁迅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11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彷徨》的封面由陶元庆设计,“画的三个人对着太阳坐在一张长椅上,整幅画用暗蓝色画在桔红色的书面上”(钱君匋《我对鲁迅的回忆》,下同)。这三个并列的单色人物坐在一起看落日,预感到天之将晚,想有所行动,但是缺乏果敢决心,依然坐着不动,有彷徨徘徊之意。书名及作者名用铅字排于封面右上,笔法富金石气。封面上下有两条横线,上阔下狭,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籍的版式特点。“鲁迅见了认为好极,就采用了,在制版印刷的过程中,他非常关怀,惟恐印出来的颜色、地位和原稿有出入,所以他校对至再三。”

出版《彷徨》前后,鲁迅与陶元庆在通信中多次讨论封面。1926年8月10日鲁迅致信陶元庆:“《彷徨》书面的锌版已制成,今寄上草底,请将写‘书名’‘人名’的位置指出,仍寄敝寓,以便写入,令排成整版。”不仅封面画是陶元庆画的,就连写书名、人名的位置,鲁迅也要请画家指出,以示对艺术家的尊重。

陶元庆深谙造型原理,构图极具冲击力。《彷徨》的封面画线条粗犷,人物构图加入了木刻元素,脸部特征又神似汉画像,准确表现了《彷徨》苍凉、凝重的基调,耐人寻味,这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前卫的。有的人看不懂寓意,以为陶元庆连太阳都没有画圆,陶元庆只好愤愤地说:“我真佩服,竟还有人以为我是连两脚规也不会用的!”

鲁迅激赏《彷徨》的封面,1926年10月29日,鲁迅致信陶元庆:“《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但听说第二版的颜色有些不对了,这使我很不舒服。上海北新的办事人,于此等事太不注意。”同一天,在写给李霁野的信中,鲁迅提及向陶元庆索画事:“近来我对于他有些难于开口,因为他所作的画,有时竟印得不成样子,这回《彷徨》在上海再版,颜色都不对了,这在他看来,就如别人将我们的文章改得不通一样。”

在同时代艺术家当中,鲁迅对陶元庆的赞赏是罕见的。他在《〈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中说:“可以看见他对于笔触,色彩和趣味,是怎样的尽力和经心,而且作者是夙擅中国画的,于是固有的东方情调,又自然地从作品中渗出,融成特别的丰神了。”在《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一文中说“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又说“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鲁迅上述评价体现了他重要的美学和艺术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