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张聪)在《人民的名义》热播近5年之后,观众再次迎来了周梅森。
10月21日晚,杀青3年的电视剧《突围》(原名《人民的财产》)在东方卫视开播,剧集第一集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庞大的资金链条及其背后折射的国企改革之艰难,让熟悉这位作家编剧的观众“又一次找到了感觉”。
《突围》的创作,周梅森说远比《人民的名义》难。在22日上海举行的发布会上,周梅森于采访期间透露,《突围》来回改了6遍,修改的地方达到1000多处,“这部剧的创作历程可谓艰苦卓绝,但编剧、导演和演员无一不在努力做加法,我一次次看回放,一次次被大家的表演震撼。”
《突围》首集,京州能源公司京隆矿区发生透水事故,成为京州中福集团新到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齐本安(靳东 饰)面临的首要难题。随后,五亿资金的离奇失踪也让尖锐矛盾不断爆发,随着故事展开,齐本安、石红杏(闫妮 饰)、林满江(黄志忠 饰)在同一场煤矿事故中失去父母的背景被牵出。
三位主演的成长环境,周梅森再熟悉不过,“中学时我就干遍了矿井下所有工种,主角年轻时的经历就是我曾经的经历。”在矿井生存的过往和交往的朋友,也是周梅森创作《突围》的初衷。
他说,动笔写下《突围》,是因为在走过几十年岁月后发现,当初许多从矿井里走出来的孩子,在成为领导者后逐渐迷失自我,“我想写一个‘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在这部戏里,有国有企业,有中小民营企业,有普通老百姓……要尽可能地在这么一部关于财产话题的作品里,把老百姓各个生存层面都呈现出来。”
虽然最初给故事定名为《人民的财产》,但周梅森说,《突围》和《人民的名义》虽然都离不开各种官员角色,但本质不同,“后者关注的是政治生态,前者写的是经济生态。”
因此,他给观众提醒,“如果是希望我写《人民的名义2》,希望我套路化、工业化写剧本的观众,他们可能会失望。”
创作不易。周梅森说,《突围》的播出,自己需要感谢导演和所有演员,“这部戏难度很大,台词量很大,包括工作方面的台词量都相当大,但大家都在做加法,没有做减法,我们每一个演员都为这部戏下了功夫。”他还特别提到,《突围》不是一个靠办案情节取胜的戏,“但它对这个世界多面性、复杂性、立体性的呈现,我认为是远远超过了《人民的名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