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王志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么一条河,哺育两岸儿女。
在山西,这条河就是汾河。汾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全长713公里,流经太原市境内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
近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汾河太原段,探访汾河太原段生态修复治理。
秋日的太原有点儿凉。汾河四期却绿草如茵,鸟叫声此起彼伏。驻足观景台,美景尽收眼底。
“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020年6月,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开工。
工程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柴村桥北500米,长约10公里,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3450立方米/秒)。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堤岸防护、堰坝重建、河岛保护、水系梳理、湿地打造、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植入、设施配套等工程。与原有河岛、滩涂等生态山水风貌及西山文化景观相融合,打造出山环水抱、景致协调、延续文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文化长廊。”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接待科负责人郭凡介绍说。
据郭凡介绍,四期治理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9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60万平方米,蓄水总量约550万立方米。两岸园路总长约46公里;栽植乔灌木8万株,地被、水生植物185万平方米,共计130余种,安装照明灯具8000余套;建有跨河景观桥2座;福源阁、叠翠轩等文化景点7处;各类景观临水平台、观景台、趣味沙滩、画廊、草亭等景观生态景点27处。
沿着汾河由北向南,两岸美景犹如两条玉带镶嵌汾河两侧。
据悉,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自1998年开始至今一直在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一、二、三期工程。
如今,整个汾河景区全长已达到43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9.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汾河太原城区段已全面治理完成。
生态修复治理后的成效也已逐渐呈现。如今,景区内各类树木花卉达230余种,鸟类达165种。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低3℃—4℃,相对湿度提高10—20%。
在汾河三期晋阳桥段,太原市通过对原有景观广场的改造,增加了画舫。
夕阳西下,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西山,赏水波斜阳美景。晋阳桥、画舫、汾河美景、西山天际线、落日清晖完美呈现,格外绚丽。
曾经的荒草丛生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汾河景区已经成为展现文明和谐自然之美、大气灵动现代之美、古今交融人文之美的城市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形象带。